問題是有這樣心思的不止是當地省領導,中部某高官三角某直轄市,東南沿海某改革開放前沿紛紛派出主要領導前來騰飛集團接洽,希望騰飛集團能夠在他們規劃的航空樞紐項目中配套興建綜合性航空維修廠。
優惠政策更是一個比一個好。
長三角某直轄市不但減免三年的地方稅費,還對土地轉讓的價格給予相當大的優惠,至于員工的落戶,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問題更是一路綠燈,總而言之只要騰飛集團投過去,一切都不是問題。
東南沿海某改革開放前沿更是不遑多讓,除了土地,戶籍,稅費的優惠政策外,建設的費用一分都不用騰飛集團掏,廠房建設、設備采購、綜合配套統統由當地招商局承擔。
屆時招商局只拿20%的分紅權,其余的80%全都歸騰飛集團。
換句話說,騰飛集團指出技術就能牢牢掌控一個白來的航空維修廠不說,專業設備和綜合配套方面還能從招商局那邊大賺一筆,畢竟騰飛集團的航空維修廠里進口設備不到15%,且都是非核心的一般設備,利潤率不高,莊建業覺得沒啥賺頭還浪費時間便主動放棄了。
核心技術才是利潤的根本,更何況自己吃肉也得給別人喝點兒湯不是。
所以招商局說采購設備和綜合配套只能找騰飛集團,等于是便向的向騰飛集團發動銀彈攻勢了。
從這方面來看,成規模的企業削減了腦袋往發達地區擠不是沒有道理,人家地方政府給的優惠、支持的力度就是不一樣。
與之相比,當地省就要差些火候,這也是沒辦法,內陸省份,經濟上比不上改革開放前沿,資金有限,所以只能在稅收、貸款和配套的社會保障上些許的找補找補,與發達地區相比立刻能被秒成渣渣。
自知本身的競爭優勢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于是當地省領導便不辭辛勞,隔三差五的便跑來騰飛集團考察考察,調研調研,逮到機會就會跟莊建業來一番憶苦思甜。
什么當年二十三分廠時省里是多支持呀;什么某某退休的領導到現在還掛念二十三分廠的情況啊;什么這些多年省里對騰飛集團的扶持力度逐年增加呀~~~
諸如此類可謂數不勝數。
問題是聽一個也就算了,至少知道領導心里是有騰飛集團的,如果一天同一套話術聽五、六遍那感覺……跟聽唐僧念經沒啥區別,真·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因為那些想讓騰飛集團設新廠的地方派過來的幾乎都是莊建業的熟人,而且全都選擇用感情牌入手,結果……就是莊建業每天腦瓜子嗡嗡的,以至于晚上睡覺都能聽到一圈兒領導在周圍不停的叨逼叨叨逼叨,搞得都快影響夫妻生活了。
偏生莊建業還沒辦法得罪這幫子人,從利益最大化上來說,去搞個開放前沿是最好的,問題是當地省怎么辦?
這可不是當初浣城那種小地方,莊建業揉揉捏捏就算了,不為其他考慮,也要為扎根當地的騰飛集團龐大的產業集群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