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提議剛提交上去就得到上級部門的重視,沒辦法,導航系統這類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技術可不是一兩家企業挑大梁就能搞定的,是那種國家領銜,各方面充分參與的大型系統工程。
所以由上級部門領導,集中力量辦大事兒是既符合實際又能提效率的中肯之舉。
正因為如此,莊建業的提議一下子就抓住了上級部門的眼球,至于后面的分享技術成果,二次開發,創造經濟價值乃至于騰飛集團分擔采購費用的不要臉行徑,統統被上級一眼帶過,最后作為第一條的附帶品一并同意了。
倒不是上級大方、豪橫,而是他們的著眼點放在能不能搞出來中國自己的全系列導航系統,連有無都搞不定,后面的二次開發啥的半點兒意義都沒有,等有無問題解決了,后面的事情也跟上級無關,都是下屬企業的事兒。
所以騰飛集團要的技術分享,二次開發,市場化應用,上級根本就不在乎,給你又如何?只要能把東西做出來,統統給你!
至于最后騰飛集團張口1500萬的分攤費,都知道莊建業是掉錢眼兒里的,這些年上繳的利潤也著實不少,承擔的研發費用真真是多了些,平時掙經費也不是叫的最歡實的那個,既然想溢價要點兒收益,拿去就是了,反正那些技術對參與單位來說個頂個都是無價,只要給他們掏錢都樂意。
就這樣在上級部門的批準與組織下,包括騰飛集團在內,國內二十三家企業和科研院所組成導航系統產業聯盟,在上級部門的統一協調下,開始對包括星光導航,精確慣性導航,高保密無線電導航,衛星導航等多款導航系統進行集中攻關研究。
騰飛集團所承擔的是基礎材料,復合材料,一般性加工,部分精密金屬件兒的加工與生產,基本上與騰飛集團自身的特點相吻合,重要性在整個導航產業聯盟里算是中等靠后的位置。
似乎除了靠著臉皮厚多賺了1000萬人民幣以外,在導航產業聯盟中沒啥能拿得出手的,可在莊建業的眼里,騰飛集團收獲的可不僅僅是那1000萬的勞務費,而為未來產值超過萬億的巨大市場。
要知道導航系統關鍵還是在于應用,無論是導彈還是飛機,無論是輪船還是潛艇,少了導航就等于沒了眼睛和耳朵,而這些平臺、部門、領域一年需要多少導航設備?
不說其他的,就拿騰飛集團最擅長的航空器來說,普通的支線客機或干線客機都要加裝數套導航系統,作為相互備份,從而保障飛行安全。
其中最常見的便是慣性導航系統,不過傳統的機械導航精度太差,畢竟機械陀螺儀的局限性擺在那兒呢,因此歐美普遍采用激光陀螺儀增強慣性導航的精確性。
而一塊巴掌大小的激光陀螺儀多少錢?
歐洲空客A—320標配360萬美元。
美國波音—737優惠價380萬美元。
且損壞無法維修,只能花數百萬美元買新的更換。
想想當今世界上有多少架空客A—320,波音—737就有多少塊激光陀螺儀在運行,而這只是兩款機型,若是加上其他機型簡直不要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