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莊建業左手鋤頭,右手鐵鏟,瘋狂的撲向獨聯體,各種去刨韭菜根兒。
首先被莊建業盯上的是位于烏克蘭的伊伏琴柯設計局,當然這是前蘇聯的叫法,蘇聯解體后烏克蘭將其改名外扎波羅什“進步”設計局。
后來進一步改組為馬達西奇公司。
反正不管怎么改,這家曾經為前蘇聯生產重型運輸機、直升機以及艦艇燃氣動力的航空動力制造企業的日子非常難過。
以至于不少難以為繼的普通工人不得不放下尊嚴去干一些難以啟齒的工作來糊口。
比如說漂亮的女職工在地下酒吧出賣色相;強壯的男職工倒買倒賣違禁物品等等。
莊建業秉承著騰飛集團世界和平、人類發展的理念怎么會讓這些男職工、女職工這么墮落下去?
大手一揮!
“走,跟我回騰飛集團!”
就這樣在莊建業直接領導下,騰飛集團在烏克蘭大把大把撒錢,大把大把的撈人,然后塞進飛機一窩子一窩子運到西平的騰飛集團總部,經過層層審核后,將其分散在各個分廠或工藝指導部門負責培養騰飛集團自己的專門人才。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俄羅斯的留里卡“土星”設計局以及圖申斯基“聯盟”設計局。
只不過相較于烏克蘭,俄羅斯這邊的進展稍稍受到阻力,畢竟俄羅斯作為蘇聯的主要繼承者,心里還有那一點兒大國雄心在,所以對韭菜根兒……呸……是人才的保護還是有些的,所以騰飛集團挖的時候多少有些費勁,不過整體上也沒影響多少,無非是錢多和錢少的問題。
以前可能三包衛生巾就能拐一個女工,現在就要兩箱,這對騰飛集團來說不是啥大問題,只要看中了,別說兩箱,就是兩百箱,兩千箱又有何妨?
要知道這些人被納入騰飛集團后提升的可是實打實的基礎,高端的科研人員固然重要,中端的專家同樣不可或缺,但最最根本的還是一線技術工人,高端的論文在華麗,中端的計劃在超前,沒有一線的技術工人將普通的金屬塊加工成零件什么都白搭。
尤其是像騰飛集團這樣的處在自動化與傳統制造雜糅的制造企業中,復合型的技術工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寶貝。
既然厲害的大牛請不來,那就自己培養,自己的人不夠,就干脆讓毛子外教親自來。
莊建業的一番功夫的確沒有白費,WD—52ML渦扇發動機能夠很快從設計圖紙變成現實,與其雄厚的技術工人儲備和強大的制造基礎密不可分,畢竟航空發動機這東西考驗的不是別的,就是基礎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