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勇應的那叫一個嘎嘣脆,心中更是歡喜的不要不要的,這要是能把WD—49J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弄回去,那西北航空廠在國內的地位算是徹底穩了。
更何況除了WD—49J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騰飛集團的渦扇發動機同樣是他們西北航空廠看好的。
要知道騰飛集團新一代的D—60渦輪燃氣動力裝置已經上馬,衍生出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推力預計將達到11噸左右,一旦成熟完全可以作為轟6轟炸機未來改進型號的主要動力,以此為基礎讓這款老舊的轟炸機再戰20年完全沒問題。
當然,就算沒有轟6所需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西北廠另一款FB—1戰斗轟炸機的動力同樣亟待提升,在這方面騰飛集團基于WD—52ML升級而來的WD—54渦扇發動機已經進入最后的攻堅階段。
據說這款轉為騰飛集團殲教7MAX打造的帶加力推力的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接近7噸,推重比為6.5。
綜合性能上似乎與世界先進的中等推力發動機有所不足,但對于教練機以及西北航空廠的FB—1戰斗轟炸機來說已經足夠了,畢竟他們之前所使用的發動機根本就達不到這個指標。
所以說對西北航空廠來說跟騰飛集團的合作無疑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
對騰飛集團來說同樣至關重要。
之前跟改組后的成功航空制造公司形成了成騰系,讓騰飛集團打通了作戰飛機的產業鏈,如今將西北航空廠納入進來,等于是把大型航空平臺的產業也給打通了。
如此形成的產業聯盟將涵蓋幾乎所有門類的航空器,這對騰飛集團來說將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更加游刃有余的同時,可以把更多的經歷放在核心技術的突破上。
從而形成以騰飛集團為大腦,成功公司,西北航空廠為四肢,進可攻城略地,退可固守基本核心的強大集群效應。
屆時,就算騰飛集團不思進取,光吃老本,為這兩家航空制造企業做配套,那也夠啃很多年的,更何況以如今騰飛集團如狼一般的本性又怎么可能安于現狀。
這不剛跟方勇交代完以后雙方合作的基調,莊建業便轉過頭用英語沖著樸哲民和巴迪亞等人說道:“我在來的飛機上就說過,騰飛集團不看客戶的實力強弱,只要真心跟我們做生意,我們騰飛集團永遠向他們敞開懷抱,這句話以前適用,現在適用,將來同樣適用,所以,你們可以放心的把一些復雜的工業設計交給我們,我們騰飛集團會用最真摯的誠意讓你們滿意。”
此話一出,巴迪亞和樸哲民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眸里看到一種叫做興奮的情緒,要知道他們這些受到邊緣化的地區強國,最緊迫的就是時間,早一天把能夠遏制強權的殺手锏弄出來就為自己國家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