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天上的那架直升機不是黑鷹,又是什么?
……
“應該是海豚吧?就是東方某大國稱作的直—9!”
事實上猜測那架飛上喀喇昆侖山海拔5300多米神仙灣哨所的神秘高原直升機型號的人并非蘇莫、橋本等困在SB簡易機場內的一眾新德里官兵,位于喀喇昆侖山東麓訓練場內的那些受邀觀摩實兵實彈演習的各國軍事觀察員同樣如此。
甚至因為他們角度上的便利,看得比蘇莫和橋本等人更清晰,畢竟臨時開辟的野戰機場距離他們的演習場不過幾公里遠,用望遠鏡完全看得清楚,可也正因為如此,這些軍事觀察員有一個算一個都被剛剛抵達沒多久,便迅速升空向受災最嚴重的的神仙灣哨所投放救援物資的直升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不,一位來自阿聯酋的軍事觀察員舉著望遠鏡看了半天,狐疑的說出了一個型號,沒辦法,天上的那架直升機從外形上與法國的海豚直升機真的非常想,說不定就是東方某大國在海豚上改進的高原專用型號。
然而這位阿聯酋的軍事觀察員話音剛落,他旁邊的巴基斯坦軍事觀察員卻放下望遠鏡,十分認真的搖了搖頭:“應該不是海豚直升機,不可否認兩者很像,但要注意,海豚直升機的尾槳使用的是涵道式布局。
而天上的那架尾槳采用的卻是常規布局,不僅如此尾槳下方還有兩個小型的垂直尾翼做平衡,簡潔不失美觀,更重要的是效果還非常好,僅從這一點看,東方某大國的這款高原直升機并沒有沿用法國人的技術路線,而是自己獨創的。”
“我同意這個判斷!”巴基斯坦軍事觀察員這邊話音剛落,另一邊的那位來自伊朗的軍事觀察員便把話頭接了過去:“盡管在外形上天上的直升機與法制的海豚有些類似,不過不知道各位剛才注意到沒有,這架神秘的高原直升機實際上在外形上比海豚那種圓潤的機身顯得更加硬朗,特別是在機身的處理上,肌肉感十足,很有陽剛氣質。
不過這并不是重點,關鍵是這種處理恰到好處的增加了機艙的空間,要知道海軍的側開滑門只能容納一個人上下,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沒有,天上的那架的側開滑門可是比海豚的大得多,我注意了一下,差不多跟UH—1直升機相當,都是那種大開門兒的通用型直升機。
還有發動機尾噴口,其他的直升機用的都是自然向后的排放布局,而東方某大國的這款直升機的尾噴口卻是垂直向上,使用的卻是專用武裝直升機的尾噴口布局,如此種種都說明一點,這款直升機完全是一個新型號。”
此話一出,在場的軍事觀察員無不點頭便是贊同,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些個軍事觀察員再不濟也是裝備領域的行家,雖然隔著遠看不到細節,但略略的瞟上幾眼還是能過看到不少旁人注意不到的地方。
然而就在眾多軍事觀察員聚焦于那架已經飛到神仙灣哨所上的神秘高原直升機本身,并熱絡的議論著這架新式直升機與其他直升機的有何異同時,來自俄羅斯的軍事觀察員諾羅科夫那粗狂的聲音卻在此刻不合時宜的響了起來:“真不知道你們是怎么想的,只關注于直升機這個戰術層面本身,卻不看看這款神秘的高原直升機是用什么方式來的。
相較于直升機,我覺得能夠搭載東方某大國空軍運—15plus運輸機,只用了不到八個小時,機動數千公里,將一套完整的直升機保障體系整體運到高原上更有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