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其他的,美國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騰飛集團就是其中份額最大的隱形參與者,并且隨著騰飛集團制造能力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在銥星計劃的占比更是逐年升高,到了1996年,騰飛集團生產的衛星部件兒已經占到了整部銥星通信衛星的35.7%,并且大部分還是最為核心的關鍵部件兒。
其他不論,單就衛星散熱用的環路熱管技術,騰飛集團已經遙遙領先歐美和俄國的生產廠商,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85%;還有衛星專用太陽能電池板支架和傳輸天線同樣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60%以上。
客戶除了承擔摩托羅拉銥星通信衛星生產工作的洛馬公司外,還有美國的休斯、波音以及歐洲宇航公司等歐美衛星生產巨頭。
可以說,騰飛集團在航空領域耗盡十年都未能取得的打通國際市場的成就,在航天領域卻輕輕松松的做到了。
不但做到了,還在某些關鍵領域成為所謂的隱形巨頭。
這一方面自然是騰飛集團的技術水平出類拔萃,第二則是莊建業抓住歐美航天配套產品研發周期慢,生產成本高的弊端,在控制成本的同時,加快產品的迭代速度,讓那些即便對騰飛集團印象不好的客戶,在看到產品后也不由自主的喊上一句:“真香!”
既然有了這樣的基礎,擴大一下經營范圍,打通從衛星制造,航天發射再到測控入軌的全套航天商業流程便成為水到渠成的事兒。
于是在莊建業的主導下,國內的長征—3直接拿來用,現成的發射、測控基礎設施以商用運作的形勢同樣可以免去騰飛集團在商業發射上的弊端。
剩下的就是訂單了。
這對于掌握數種核心衛星部件兒的生產廠商來說難嗎?
若是難,不好意思,最近訂單太多,生產有點兒緊,新的生產線還在建,預計兩年后能投產,要不您看看五年后再過來瞧瞧?
若是不難,那就好吃好喝好招待,順帶讓你見識見識那個叫做長征—3的大炮仗,然后拍拍對方的肩膀,意味深長的說一句:“給兄弟一個機會,讓我把你送上天!”
這么一來,騰飛集團的航天發射意向訂單立刻就接了五、六個,其中摩托羅拉最仗義,直接就跟騰飛集團簽了正式的發射合同。
沒辦法,摩托羅拉公司最近的財務狀況不太好,如果騰飛集團這邊拖一下交貨時間,他們將會付出極大損失,于是經過幾番權衡,摩托羅拉公司還是決定賭一把,把今年臨時的發射任務交給騰飛集團。
試問這么重要的事兒,莊建業怎么可能不去親自壓鎮。
至于跟俄國的所謂航空合作,說真的,莊建業心態放的很平,能合作當然好,不能也無所謂,反正騰飛集團這兩年靠著TRJ—500支線客機的馬甲ERJ—140系列支線客機賺得也是盆滿缽滿。
要知道當初跟巴西合作時雙方便達成了一項秘密備忘錄,那就是巴西將國內和東南亞的市場完全交給騰飛集團。
所以這兩年騰飛集團不但承擔為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提供ERJ—140系列支線客機的重要部件和各類工業設計、產品生產技術保障等支持。
同時還要開足馬力為國內各大航空公司抓緊生產ERJ—140系列支線客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