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航空工業作為工業門類中最高端的產品,對維系產業鏈,加強地緣聯系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為什么俄國都快揭不開鍋了,還要勒緊褲腰帶砸錢維持著圖—204客機項目的重要原因。
沒辦法,獨聯體國家源于蘇聯時代的圖—154和伊爾62本來安全性就很差,再加上年久失修日已老化,已經到了退役的邊沿,這個時候如果俄羅斯的航空工業要是支棱不起來,那獨聯體國家的蘇制飛機就會被域外國家完全席卷。
屆時俄羅斯的影響力勢必會遭到嚴重削弱,所以哪怕在艱難俄國人咬著牙也要把圖—204給堅持下去。
可問題是俄羅斯終究不是蘇聯,一場休克療法差點兒把自己給搞休克嘍,就算看到當下的發展趨勢,也如同一個病入膏肓的糟老頭子,看著美女圍著鋼管各種熱舞,一顆老心臟激動的砰砰的,結果下面就是死活沒反應一樣,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能是眼睜睜看著阿拉木圖航空公司肆無忌憚的用國外品牌替換蘇制民航飛機了,這也就罷了,問題是這種示范效果還在呈指數級的程度在周邊擴散開來,烏茲別克斯坦國家航空公司也準備有樣學樣,把一部分雅克—42替換成騰飛集團生產的ERJ—145。
甚至位于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也派出一個考察團訪華,專門評估ERJ—140系列支線客機的情況。
如此種種已經給俄國航空工業界敲響警鐘,但卻沒有把精力過多的放在騰飛集團身上,畢竟民航飛機的利潤大頭在80噸級以上的大飛上,換句話說俄國人還沒有吧只做支線客機的騰飛集團放在眼里,一門心思的盯著波音、麥道和空客這樣的超級巨頭身上。
期盼著自家的圖—204能夠重整旗鼓,穩住獨聯體這個基本盤,回過頭來慢慢收拾騰飛集團這個小角色也不遲。
結果當德約科維奇在深入了解WD—60ML-22渦扇發動機后,驟然發現,他們眼中的小角色似乎已經張開了血盆大口,準備向更具誘惑性的大型民航客機領域發起沖擊。
介于騰飛集團之前在中亞地區的市場占有率,德約科維奇等人可以想見,一旦搭載WD—60ML-22渦扇發動機的雙發單通道窄體干線客機成功落地,中亞的五個斯坦立馬就能成為騰飛集團的囊中之物。
至于歐美適航證飛不了其他航線?
那有什么要緊的,跟中亞地區聯系最緊密的就是中俄兩國,只要這兩國開放就不是問題,至于中亞地區民眾去歐美怎么辦?在中俄兩國轉機就行了。
總而言之,運營不是問題,價格也不是問題,甚至在競爭力上更不是問題,其他不論,但就省油和大修間隔時間就已經碾壓圖—204這只正牌的油老虎兼毛病王。
到時候俄國航空工業界所面對的可就不是直面空客、波音這么簡單了,而是前有強敵,后有追兵的腹背受敵的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