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眼下巴基斯坦手上的兩架“真龍Ⅱ”,不,應該叫做JZB—119照比原版的“真龍Ⅱ”性能上被降低了一大半兒。
就拿原版的“真龍Ⅱ”來說吧,飛機采用的是靜不穩定技術設計的機身結構和氣動外形,采用全權數字式電傳操控來控制靜不穩定對機身失速的影響。
在獲得優越的機動性同時,保證飛機的安全性。
到了JZB—119身上,靜不穩定技術就被大大折扣,除了少部分保留一些皮毛外,全機配備了相應的重心配重,使得原本的靜不穩定設計被生生改成了靜穩定。
機動性照比“真龍Ⅱ”原版驗證機差了不是一星半點,與此同時有效載荷同樣降低了不少,由最高三千公斤載彈量,降低到現如今的兩千兩百公斤左右。
發動機同樣受到了閹割,由“真龍Ⅱ”的WD—44S型帶加力推力的渦扇發動機,換成了WD—42P型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盡管同樣帶加力推力,但兩具WD—42P的推力加在一起只有6.3噸,這使得JZB—119的最大飛行速度只有1.2馬赫,遠低于世界主流的同類輕型作戰飛機。
至于航電系統,起落架,結構材料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簡配。
毫不夸張的說,JZB—119就是地地道道的“真龍Ⅱ”的太監閹割版。
但這么改也不能說一無是處,最起碼JZB—119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比“真龍Ⅱ”要提高了好多個層次。
畢竟用各類先進技術堆砌出來的“真龍Ⅱ”本身就是為驗證而生,內部的不確定風險非常多,一年多的試飛當中摔飛機的重大事故到是沒出現,但大大小小的喘振、異響、抖動卻時有發生,所以要是拿著“真龍Ⅱ”來賣,估計人家飛行員剛上天就得被嚇得半死,根本就沒法打開市場。
正因為如此,減配改裝,甚至是閹割來提高可靠性,安全性,從而獲得市場認可的確是個可行的路子。
畢竟騰飛集團從來就沒說JZB—119是什么戰斗機,一直以來只宣稱它是一款高級教練機。
既然是高級教練機,性能水平低一些自然是無可厚非,畢竟又不是真正上戰場,扛一線的玩意。
如果就這么老老實實的說JZB—119真實性能,顧景友等人也不會這樣,反正都是事實,本該如此,問題是莊建業并沒這樣,口口聲聲說著高級教練機,性能文本卻給的是“真龍Ⅱ”,這已經不是掛著羊頭賣狗肉了,簡直是在賣冰凍十幾年的僵尸肉好不好!
但又沒法反駁,因為TZB—2000預警無人機已經把戲耍新德里蘇—30MKI戰斗機的景象給拍下來了。
別管JZB—119簡配多嚴重,就能把蘇—30MKI耍得團團轉,這就是能力,這就是本事,容不得人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