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值達500億人民幣,總資產達4200億人民幣的超大型骨干企業。
至此,上一任總部首長構想的橫跨航空航天業務,充當略顯暮氣的航空、航天兩個工業領域攪水鯰魚的騰飛集團終于是從小小的鯰魚苗成長為能把水攪渾的大鯰魚。
開始具備跟航空和航天兩大工業巨頭一較高下的實力,哪怕騰飛集團的行政級別依舊是正廳,但業內沒有一個把這條鯰魚當做正廳去對待。
試問,那個正廳能在總部的技術招標會上跟那些大佬們你爭我奪的不亦樂乎?
所以明眼人都知道,騰飛集團的級別那是暫時的,向上提那是遲早的事兒。
連外人都看得明白,就別手業內的友商了,最先感到不安的就是航空工業總公司,那心態就跟當初的永宏廠是一樣一樣的,以前的馬仔居然敢跟大哥叫板了,這還得了?
一起代工波音和空客民用客機零部件的事兒是雙方撈錢的關鍵,可以暫時不必計較,但其他方面就要好好掰扯掰扯了。
怎么?你們騰飛集團有支線客機這顆搖錢樹,還有航改燃的燃氣輪機大量出貨,賺得的盆滿缽滿的還不滿足,想要染指戰斗機,啥意思?是不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唄?
沒問題,那就拿戰機出口利潤的70%過來,否則戰機許可證想都別想用。
沒有戰機許可證,騰飛集團生產的軍用機型只能以民用機型銷售,運輸機還好,根子就是軍民兩用,就算刷上迷彩,硬說是去亞馬遜森林探險的民用機也沒毛病。
可JZB—119這類機型就不行了,任誰瞧都是作戰飛機,國內部隊看不上,只能對外銷售,卻沒有許可證,咋辦?
只能是以教練機這個擦邊球打出去了。
如此操作雖然解決了騰飛集團作戰飛機的出口問題,但限制著實不少,最起碼騰飛集團不能以純戰斗機來統籌整合航電、武器與平臺的兼容,這就大大限制了產品的用途和性能。
正因為如此,莊建業老早就想要一張戰斗機出口許可證,可惜幾次申請都被總部打了回來,本以為這事兒還得等上兩年,新組建的騰飛集團把融進來的生產廠完全消化,根基牢固后再說。
卻沒成想,突然來訪的總部首長在參觀一圈兒后,直接就把這份夢寐以求的東西許過來了。
時效期可是五年呀。
屆時殲教—7MAX這個掩人耳目的馬甲可以徹底拔掉,換上FJ—12NB的正式名稱,裝上航電和彈藥,趁著歐美三代機要價高,中小國家二代機疲敝之際,以輕型作戰飛機姿態搶占市場。
屆時一旦成型,獲利何止200個億。
當然這事兒莊建業不能說,只能憋在心里,面上依舊委屈巴巴的,好像真的損失幾千億一樣。
總部首長見狀,沒好聲氣的哼了一聲:“別在那兒裝洋相了,別人不知道,我還不曉得你莊建業是什么人?別再我面前演了,我也不讓你跟老韋合作了,他的理論研究我另外撥錢,你好好把騰飛集團的應用研究夯實就行……”
此話一出,跟在總部首長身后的老韋老臉瞬間就垮了,還以為綁住騰飛集團能獲得更多的經費,結果……還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不過總部首長卻沒在乎這些繼續說道:“當然,現在的重點是怎么接待好中東、北非的客人,別以為戰機許可證是白給你的,懂嗎?”
莊建業聞言怔了一下,心說都說自己的莊黑心,跟總部首長一比,自己純潔的要命好不好,忽悠了人家65億美元還覺得不夠,還要把騰飛集團現有的作戰飛機也順道賣給人家。
好吧,盡管總部首長腹黑的有些過分,但不知為何,莊建業心里還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