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建業都不用去詳細調查就知道可行性并不高,不說別的,以扎里夫這老雞賊的尿性,要是覺得阿聯酋和阿爾及利亞能成事兒,還巴巴的跑過來通報啥消息?早就喜滋滋跟阿卜杜拉和馬哈茂德滾在一個床單里了,然后心甘情愿的當人家的配套小弟,畢竟有錢不賺王八蛋,巴基斯坦憑啥不參合進去?
可問題是參合進去真能賺到錢嘛?
“我是不看好他們的想法的,可人家被石油和天然氣給慣壞了,覺得沒有他們辦不成的事兒,如果不行再砸一、兩倍的錢就是了,反正他們腳下的石油比印鈔廠還要賺錢,哪里向我們巴基斯坦,真的是在苦哈哈的尋求工業化,自然不清楚這里面的辛苦。”
就在莊建業思考之際,扎里夫道出了實情,事實也的確如此,巴基斯坦資源稟賦并不好,氣候條件也很一般,再加上國內的動蕩,導致經濟方面一直很不理想。
沒有天然的優勢就必須走后天的努力,所以工業化便成為扎里夫這樣巴基斯坦有識之士力推的戰略。
問題是工業化,尤其是高端的航空工業可不是靠兩個糟錢兒和幾個規劃就能成的,要是這么簡單,全世界這么大,真正實現工業化的為什么只有歐洲和北美?
非洲、拉丁美洲怎么就沒成?
所以想要工業化,尤其是實現航空工業這類高端產品的工業化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換句話說不豁出去兩三代人的犧牲,根本連門兒都摸不到。
對此扎里夫是深有體會,之前他也跟阿卜杜拉他們的想法一樣,靠著引進騰飛集團的先進設備和生產線,構建起巴基斯坦的航空、航天工業,從而解決作戰飛機和遠程運載火箭的維護保養,乃至自主生產的宏偉目標。
結果騰飛集團的東西一過來,想要的東西沒生產出來,整個工廠卻是各種的拉胯,不是工人素質不行弄壞了設備;就是配套的零部件不達標導致生產線停產;再就是電力供應不足無法正產生產,還有水的問題,化工原料的問題,工人待遇的問題,交通運輸的問題,基礎設施的問題……
種種問題在疊加在一起,猶如一座喜馬拉雅山,差點兒沒把巴基斯坦的老腰給壓斷,最終實在是負擔不起了,巴基斯坦干脆把關鍵的零部件交給騰飛集團生產,巴基斯坦花高價購買的生產線和成套設備完全淪為了普通的組裝線,生產所謂的“國產”裝備。
誠然巴基斯坦被騰飛集團狠割了一波韭菜,但巴基斯坦也知道是自己頭鐵硬往人家鐮刀上撞的,怪不得旁人。
結果沒想到,這才幾年,居然又有兩個頭鐵的要步自己的后塵,作為巴基斯坦航空、航天工業的操盤手這一看,好家伙,這已經不是肥羊了,完全是吃撐的駱駝哦,于是腦海中立刻閃現莊建業給他的承諾,只要能促成騰飛集團和中東北非國家的單子,無論大小,一律按5%計提回扣。
2000億美元的5%可就是100億美元,整整100億美元呀,有了這份錢,跟成功集團聯合開發的FC—1不但有著落了,和騰飛集團一起的真龍MAX同樣不用愁了,如果省著點兒用就連國內的遠程運載火箭的資金問題也一并解決了。
正因為如此,扎里夫比莊建業還要積極,直接充當了狗頭軍師的角色:“首先就要震住他們,讓他們清楚騰飛集團的實力,一般的就別看了,直接上讓他們腦袋眩暈的好東西……記住,莊,讓他們腦袋眩暈的時間越長,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