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首長,放心,足夠炸!”莊建業小聲回應著。
“恩~~~”總部首長點點頭,沒有再說其他,因為此刻跟在阿卜杜拉和馬哈茂德兩人身后的那些個航空專家們已經擁到了“蜂窩燃燒室”的樣品跟前,其中一位來自阿爾及利亞的中年專家向騰飛集團的工作人員迫不及待的問了一句:“我能拿下來看看嘛?”
工作人員沒敢立刻答應,而是看向莊建業,待莊建業點頭同意后,這才說道:“可以的,先生。”
“謝謝!”中年專家禮貌的點了下頭,然后走上前去,從展示臺上小心翼翼的將“蜂窩燃燒室”給拿下來,然后放在手里墊了墊,雙眼頓時睜大:“這個燃燒室很輕。”
“輕是應該的,關鍵是里面的工藝孔分布怎么樣。”
“沒錯,燃燒室主要是火焰筒的降溫結構,而降溫結構中工藝孔才是關鍵。”
“對,工藝孔才是關鍵,跟輕不輕的沒啥太大關系。”
……
中年專家話音剛落,就被其他專家一陣的群嘲,沒辦法,這要是其他人,拿著遠比想象輕得多得多的金屬部件,怎么也要感慨一陣,可在場的可都是航空領域的專業人士,航空發動機上的部件兒做得輕那是應當應分的,不然你怎么讓這東西飛上天。
所以他們這些人干脆就越過了輕不輕的無聊問題,直接盯住要害,那就是航空發動機燃燒室火焰筒上的工藝孔。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才看門道,航空發動機燃燒室作為發動機中的受熱部件,其性能直接關系到發動機的整體性能,特別是航空燃油的充分燃燒,幾乎是所有航空發動機繞不開的關鍵指標。
問題是想要充分燃燒,燃燒室內的溫度會急劇上升,最高會達到將近2000攝氏度的高溫,一般的金屬部件兒根本就沒辦法在這樣的高溫下支撐下去
怎么辦?
那就只能找一個為燃燒室高效冷卻的好辦法。
得益于渦輪葉片上的氣膜冷卻的啟發,工程師們便想著能不能在燃燒室的火焰筒內也復刻一種氣膜冷卻構造,即將外部的冷空氣吸入,在火焰筒內壁上形成一個氣膜冷卻層,令火焰筒的內壁溫度維持在1000到1200攝氏度的穩定值,保證整體的正常運行。
理論上這種氣膜冷卻是可行的,可要是直接照搬渦輪葉片上的氣膜冷卻結構到火焰筒上,那就百分百撲街。
倒不是方法不對,而是因為整個燃燒室還涉及焚燒燃料這個關鍵過程,如果吸入的空氣在形成氣膜的同時沖擊到燃料燃燒,影響熱流走向和溫度,那發動機的性能就不是提升而是大大的被衰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