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華自然是不清楚大領導是什么性格,但被這么多的領導和首長注視,心里的緊張自然更加劇烈,但還是勉力支撐著說道:“我們目前的國際市場份額只能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面對波音,空客,通用,羅羅這樣的巨頭,我們只有招架之功,尚無還手之力,如果不在內部的創新和產品線進行更有效率的迭代和發展,我們很難保住現有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而喪失國際市場,對騰飛集團來說是致命的,因為我們68%的盈利來自國際市場。”
“將近70%。”
“這么高的比例!”
大領導和軍內大領導聽了林光華的話,幾乎異口同聲的發出了驚嘆!
連兩位見慣了世事變遷,喜怒不行于色的大領導都如此,就別說其他人了。
要知道航空航天領域雖然準入門檻高,但國內在這方面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低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因為這個行業不但是高門檻,更是高度壟斷。
而歐美發達國家在這一領域早就形成壟斷并筑起了極高的市場準入門檻,基本是把該吃的,不該吃的肉全都囫圇到嘴里,剩下的一些湯湯水水,原本還能讓一些后進國家多少能吃點兒,可隨著冷戰結束,集成前蘇聯強大航空航天家底兒的俄國人貿貿然的殺入國際市場,一下子就把西方發達國家留下的那點兒湯湯水水也給占了。
這下連那些稍有技術的后進國家都沒辦法在這領域立足了,就別說技術和體制和這些后進國家差不多的國內企業了,要么是仰人鼻息,要么就是撿些發達國家不愛干的臟活累活勉強試一試。
可即便如此,總體的盈利也只占全年營收的10%以下,不能說忽略不計,但也絕稱不上支柱。
所以在這一領域,國內的企業幾乎有一個算一個,不是靠著國家的訂貨輸血,就是在國內的民用市場上艱難刨食兒。
用三十多年后的一句流行語來形容,那就是內卷相當嚴重。
若非如此,國家為什么削減了的腦袋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還不是國內的市場不足以支撐如此門類的眾多的工業體系,需要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才能讓包括航空航天領域的諸多行業順利的生存,發展并壯大。
然而,就在國內經濟進入一個瓶頸期,肉眼可見的內卷日益加深,各位大領導苦苦思索破解之道之時,林光華一句騰飛集團海外利潤占到總額的68%。
這哪里是什么矯情和隱情?分明就是強心劑和腎上腺激素好不好。
一個被西方發達國家高度壟斷的行業,騰飛集團居然能夠做到海外營收占主導,這個成功經驗若是能夠推廣,那對經濟的推動和國家的發展簡直無法估量。
所以大領導在稍微穩定情緒后便詢問道:“光華同志,你們是怎么選擇把主要營收放在國際市場?沒有考慮過風險嗎?”
“主要還是因為我們騰飛集團從成立那天起就拿不到正規的航空器生產批文,但做對外出口的話,卻能拿到臨時生產許可,以便能夠出口創匯,后來企業發展,這個模式也就成了定式,再加上我們董事長莊建業同志也說過,賺國內老百姓的錢那不算本事,掙國外資本家的錢那才是本事,所以我們就沿著這條路一直走到現在。”
林光華抓了抓腦袋,有些尷尬的回應道,事實上卻是將騰飛集團這么多年最最隱秘的老底子一點不剩的全都抖露出來。
得虧莊建業不在這里,否則絕對能上去拿針把林光華的嘴給縫上。
就算跟大領導交代,也不能這么實話實說呀,訴苦、賣萌、撒嬌最后在抹兩把眼淚,好讓大領導金口玉言,把快到期的各類許可再往后延幾年再說,可是現在……
就連大領導都難以置信的看著林光華:“你們騰飛集團至今都沒有正規的航空航天產品生產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