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電火花工藝最成熟,效率最快;激光能量密度最高;電化學工藝的質量最好。
然而拋開優點,這三種工藝的缺點也很明顯,電火花工藝由于放電效應,容易在孔周圍形成重鑄層,微裂紋以及毛刺銳邊等后遺癥,影響葉片的整體結構強度,導致質量下降。
激光除了具備電火花所有缺點外,最大的缺陷便是能量密度太高,厚材還算好,如果是薄材的話,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把外層的夾具或工件打個對穿。
電化學工藝到是沒有以上兩種工藝的確定,幾乎能把最完美的氣膜冷卻孔一次性加工出來,但這種工藝卻有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那便是生產效率太低。
一般的電化學單孔機,想要制作一個擁有1200多氣膜冷卻孔的低壓渦輪葉片,至少也要120個小時。
如果是雙孔機的話用時能少點兒,但也要80個小時才能完成。
而一臺航空發動機各類導向葉片,渦輪葉片加在一起有數百個至多,每一個需要80個小時,幾百個加在一起那時長簡直能讓人頭皮發麻。
這還是一臺航空發動機的量,批量生產型的航發那個不生產幾百上千臺,這些個時長匯總在一起絕對是個天文數字。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當然,有人會說有兩孔機的話,就應該有三孔、四孔甚至是五孔機,這樣效率不就高了?
想法是好的,問題是電化學設備除了兩孔機外,根本沒辦法在分出多余的鉆孔化學液注射管。
至于原因也很簡單,電化學設備的介質是高腐蝕的有毒的化學合成制劑,驅動這樣的試劑本身就需要特種材料和配件,本身的成本就非常高,能夠精準的控制兩個注射孔已經是極限,三個孔以上根本就辦不到。
所以想要快速的加工出批量的氣膜冷卻孔,就只能擴大電化學設備的規模,用所謂的機海戰術來堆出批量的氣膜冷卻孔。
只是這么做,成本將高到一個可怕的程度。
騰飛集團的NB—6857六軸復合加工中心,便是基于質量與效率這個困擾航發氣膜冷卻孔加工中的矛盾,開發出的優質高效的氣膜冷卻孔加工設備。
“……NB—6857六軸復合加工中心既有電火花的高效,又兼具電化學的高品質……”一番介紹后老總師總結道:“所以它在加工高精度氣膜冷卻孔的效率相當的高,一般情況下2000個左右的高壓渦輪葉片氣膜冷卻孔,NB—6857六軸復合加工中心只需要不到八個小時就能完成。”
“八個小時?”預備那速效救心丸的那位航發廠負責人聞言詫異的驚呼一聲,下一刻便拋下余怒未消的老總師,追著快要進維修車間的莊建業,邊跑邊大喊:“莊總,你們的NB—6857六軸復合加工中心我們買了,您開個價,多少錢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