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被美國爸爸豢養半個世紀的小日本居然相當二五仔,準備挖美國爸爸的墻角,那美國爸爸能忍?幾個大耳刮子就能把小日本抽挺尸。
可要是不這么干,整個日本的產業上升通道就被徹底堵死,在明顯的天花板下,整個日本將陷入深度話的內卷,失去的可不只是十年,而是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屆時不但普通的日本民眾看不到希望,就連整個國家都毫無希望可言。
問題是這年頭魚和熊掌很難兼得,畢竟日本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并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美國爸爸的態度不能不考慮。
怎么辦?
要么讓美國爸爸投鼠忌器,不敢動日本,進而默認日本在航空產業上一路狂奔到成功;要么就把自己高級打工仔加暖床女的復雜角色發揮到極致,把美國爸爸伺候舒坦了,讓其不好意思拒絕日本的要求。
而航空發動機相關的關鍵制造技術恰恰滿足以上兩個日本迫切需要得到的效果,既能威脅到美國冠絕全球的航發性能;又能在某種程度上彌補某些航發方面的制造缺陷。
至于如何選擇,當然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但無論如何選擇,把技術弄過來總是沒錯的。
負責對日談判的國內領導當然不清楚日本人背后還有這么多彎彎繞,當然是第一時間把情況反映到國內,國內有關方面自然要征詢莊建業這個騰飛集團當家人的意見。
莊建業有啥好說的,既然生意上門了,當然沒有推出去的道理,正好騰飛集團這么多年手上積累了不少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產品和技術。
NB—66型第一代電化學設備便是典型的一個,不但生產效率低到令人懷疑人生,日常的維護同樣讓人發瘋,因此推出沒多久就被全新一代的NB—6600DL所取代。
當然NB—6600DL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電化學設備的弊端,于是騰飛集團結合電火花和電化學的優點,研制出了劃時代的NB—6857六軸復合加工中心。
類似的情況還有噴丸設備、激光焊接設備、柔性夾具等一系列制造技術上,騰飛集團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在上述技術領域發展了兩到三代的產品,甚至在激光領域發展出了第四代先進制造技術。
之前一大批第一代的不成熟技術放在資料室里吃灰也是浪費,如果日本人看上的話賺一筆外匯豈不是更好?
于是莊建業答應的異常大方不說,還把騰飛集團資料室里的大批以NB—66型設備為核心的第一代航發制造專用設備的技術文件好一頓整理,然后堆給日本,讓他們隨便挑。
日本人沒想到騰飛集團會這么大方,心里一邊暗罵騰飛集團傻逼,一邊二話不說一把全抱走,然后一揮衣袖,大大方方的甩了28億美元,連個價都沒講一分。
騰飛集團同樣沒想到日本人居然連價都不講,腹誹了一句日本人真蠢,便是黯然神傷,早知如此就該多要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