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歐美發達國家的一貫尿性,當婊子還得立牌坊不說,還要把萬事萬物歸結于體制,而不是技術。
就好比這次針對中國騰飛的措施吧。
一旦真如他們預料的那樣,借著航天體系的拉胯,將航空領域的FCNB—2000一同拉進溝里,那些歐美發達國家保證不會承認這是他們敲打所致,因為他們只針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航天領域,航空方面他們連碰都沒碰,結果還是拉胯了。
這不就是沒吃無腦皿煮片導致的?
至于限制中國騰飛獲得高性能大尺寸飛機金屬結構鍛件的關鍵生產技術和相關設備的事兒,這些發達國家一個字兒都不會說。
因為此項限制才是扼殺FCNB—2000項目的真正殺招。
沒辦法,誰讓到目前為止,大型飛機上的大型金屬結構件只有通過鍛造工藝才能滿足自身的結構強度呢?
而想要造出這樣的鍛件,不但需要完善的冶金工業,還需要上萬噸的鍛壓設備對大型坯料進行揉面團似的鍛打,從而令內部的金屬分子排列的更為緊密,最好能成為結晶狀分布。
然后是利用專用的模具,精鍛成型,之后便是一系列精密的機械加工,熱處理……
一連串的程序和工藝下來,沒有三十項也有個二十七、八項,且每一項工序都屬于工業領域頂尖兒的存在。
也只有發達國家那些積累了百余年工業經驗的超強存在才能這一套流程玩得轉,剩下的包括俄國,有一個算一個都拉胯到要命。
若非如此,世界民航領域也不會被空客和波音兩家壟斷。
人家兩大巨頭的大型金屬結構件從鑄造開始就是一體化,裝到飛機上的使用壽命自然要比焊接拼裝的要長上好幾倍。
而其他國家根本就沒這能力,只能用焊接的方式分段結合,不但結構重量成倍增加,而且結構強度還受到極大影響。
如此一來航空公司的選擇也就不言自明了,當然是要更省心省力的產品,畢竟航空公司又不是善堂,沒必要冒著風險陪你玩兒什么情懷。
正因為如此,歐美發達國家借著航天侵犯知識產權的由頭,將中國騰飛大型金屬結構件的整體鑄造工藝相關的設備和技術給限制了,就定于是給中國騰飛在航空領域的大飛機項目上設置了天花板。
造技術性能不如歐美發達國家的大飛機產品無所謂,想搞品質一樣的優質產品,呵呵~~~對不起,沒門兒……
這要是放在兩年前,莊建業估計早就罵娘了,斷了這套東西跟斷子絕孫沒啥區別,子孫根都沒了,中國騰飛還混個屁呀,可是現在……
“只要空客和波音能夠增加我們的代工份額就行,其他的就算我想有所作為也是無能為力,我也不要多,兩家每年能多給我們12億美元的訂貨量,剩下的200萬美元的咨詢費,我即刻就打到你在開曼群島的私人賬戶里。”
聽了這話,李斯特不行微微一笑,莊建業的答復不出他的所料,幾乎是以最窩囊的方式接受了他所有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