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過了多久,被中國騰飛NB—996Plus金屬3D打印機震撼到的那位某機械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終于是回過味兒來,難怪總部首長敢不顧一切的實施貝爾格萊德行動。
甚至在域外某大國出臺XXX法案之后依舊有恃無恐,原來中國騰飛已經在金屬增材制造技術上走到了這一步。
這已經不是追趕和彎道超車這么簡單,而是徹徹底底對傳統鍛件生產方式的革命。
可以想見,一旦NB—996Plus金屬3D打印機能夠普及開來,傳統的那些靠著鍛壓機、五軸七軸先進機床、高性能精鍛設備以及特種焊接設備實現超額利潤的發達國家,必然會被中國騰飛如同敲地鼠一樣,一個個打得頭破血流不說,最終都得被悶死在洞里。
沒辦法NB—996Plus金屬3D打印機相較于其他工藝完全是降維打擊。
不說別的,生產類似WD—18小型渦噴發動機的鈦合金主軸,通常的情況下需要500公斤左右的坯料,經過粗鍛、精鍛、機加工、精加工后,500公斤的鈦合金最后只剩下一公斤不到。
其余499公斤的鈦合金完全作為加工廢料處理。
要知道那可不是普通的鋼材和鋁材,而是昂貴的鈦合金,為了不到一公斤的配件需要浪費95%以上的材料,其他不論,光成本這一塊就讓人咋舌。
使用NB—996Plus金屬3D打印機就不一樣了,同樣的鈦合金主軸,NB—996Plus幾乎不產生浪費,因為這款設備使用的是激光熔覆技術,即利用高能激光加熱鈦合金金屬粉末,然后按照既定程序一層一層的將所需要的配件如同打印文字一樣給“打印”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不能說沒有一點兒的浪費,但絕對不會到需要不到一公斤的部件兒,卻要消耗499公斤的地步,最多也就浪費個一、兩公斤的模樣。
這對高附加值的航空航天領域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此情況下,NB—996Plus的制造成本被大幅降低,從而對傳統鍛件形成無語倫本的成本優勢。
問題是這僅僅是NB—996Plus金屬3D打印機諸多優勢之一,若是再算上時間成本的話,NB—996Plus金屬3D打印機簡直就是碾壓級的存在。
于是這位高級研究員在想明白總部首長執意推行貝爾格萊德行動的底層邏輯后,自己也不由自主的激動起來。
說來說去,這位在鍛造領域資歷頗深的高級研究員所做的一切并沒有什么私心,只是與中國騰飛在技術路徑上不盡相同,所以在思想上有所差異罷了。
這也不能怪這位高級研究員,實際上因為美國人的結論,全世界堅持增材技術制造的也沒幾個,畢竟這年頭美國在技術領域那是絕對的權威,真沒誰在技術方面敢跟美國人叫板的,自然也就沒有提質疑的。
中國騰飛其實也沒膽子敢非議美國人辛辛苦苦得出的結論,其實早年也想放棄增材制造技術,沒辦法,美國人的一個結論說的倒是輕松,卻讓當時騰飛集團花大力氣開發的3D打印設備直接滯銷。
賣不出去,賺不到錢,按照當時騰飛集團的理念就應該砍了。
那時候騰飛集團也準備這么做,然后向上級申請,加入到先進鍛造設備的配套引進項目中去,畢竟上級主導的事兒再怎么說也有保障,更何況由國家出錢,自己這邊不也能降低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