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吧,剛才一眾人表現的那么急迫,再加上又是難得的技術成果,不去看看不但說不過去,而且還十分的打臉;可去了又有什么用?不過是兩臺測試機,能不能成都是未知數,畢竟航空航天領域的大尺寸金屬結構件的制造可是世界性的難題。
所需要的鍛造、精鍛以及機加工工藝幾乎是人類在該領域的技術巔峰。
不說別的,美國的B—2轟炸機上的機翼主結構梁長材料是高強度鈦合金,主要承擔機翼蒙皮和內部油箱的承力結構支撐。
因此要求這條16.8米的主梁需要一次成型,中間不能有任何破損、焊接、皸裂,如此才能達到設計要求。
為此美國在八十年代開發了一整套圍繞這種主結構梁的鍛件兒生產體系。
以此為基礎,美國將這套體系應用在波音系列客機的生產,將客機機翼的結構強度提升了數倍,從而在技術上碾壓競爭對手空客,逼得空客不得不一邊降價保住市場,一邊咬著牙砸錢搞類似的研發。
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歐洲在這方面的進展卻乏善可陳,不得已只能花大錢從美國哪里買專利技術,以解燃眉之急。
由此可見,這類大型金屬結構件的制造有多難,可一旦突破了,那收益同樣是令人咋舌。
正因為如此,這些個技術領導們,哪怕是最有信心的,對中國騰飛的NB—985Plus金屬3D打印機的看法也是得等個十年、八年的才能最終成熟,畢竟是全新的技術路線,光試驗要是每個幾萬次的話那還叫試驗?
至于悲觀的,直接將莊建業的話當成忽悠,完全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冒,真的是一句都懶得認真聽。
然而就在莊建業一邊介紹著NB—985Plus金屬3D打印機項目的投資情況,一邊步入一個空曠的車間,準備抄近路穿過去到下一個車間去的時候,一直沉默的調研組中忽然傳來一句渾厚的詢問:“小莊,這是什么飛機?”
此話一出,眾人循聲望去,這才發現原來一直跟在眾人身后的軍內大領導不知何時站在一個全身披著蒙布的飛行器旁,正指著那架飛行器看向已經停住的莊建業:“這飛機我以前沒見過,是你們自產的新型號?”
莊建業聞言,立刻笑著答道:“也不是啥新型號,就是我們和東北航空集團聯合研制的殲8的最新改進型。”
“你是說,東北航空集團立項的殲8E多用途作戰型號已經下線了?”這時候總部首長排眾而出,有些難以置信的看著莊建業。
莊建業點點頭:“前兩天,試飛驗證機剛剛下線,準備明后天就搭乘貨運專用機運到東北航空集團,然后在那里舉行試飛儀式,額……按理說東北航空應該將報告遞上去了,首長你們不會是……”
莊建業話沒說完,但表達的意思卻很明顯,那就是這事兒都是東北航空一手操辦的,他們中國騰飛就是個配套,你們要找就去找東北航空。
軍內大領導離開京城前的確是有東北航空的報告送過來,可當時急著來中國騰飛調研,就沒來得及看。
不過這都不是重點,如今軍內大領導在意的可是眼前這架飛機國內首款多用途戰斗機究竟如何,于是也不等莊建業解釋完,就讓人把蒙布揭開。
瞬間,包括軍內大領導在內的一眾人,完全被眼前的飛機給驚艷到雙目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