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更是高大上,殲—8ⅡM比超—7大,也比超—7重,無論是改裝潛力還是部隊接受度都要比超—7強。
與此同時接任成功集團的新任領導也在向總部兜售過渡機型的概念。
兩大航空制造集團不約而同的舉動自然得到總部的重視,實際上海空軍航空兵部隊早就對此問題進行過深入研究,介于東南沿海軍事斗爭形勢,國內現役的機種不但作戰效能單一,而且防護力十分薄弱,的確是需要一種多用途戰機來填補這方面的戰力空缺。
所以海空軍航空兵希望能夠完全退役老舊的殲—6,早期裝備的殲—7和強—5,只保留這兩款機型的最新改進型,空余的部分由過渡型的多用途戰斗機來替代。
如此不但能夠節約大量的維護費用和人員經費,達到精兵簡政的目的;同時也能讓海空軍的戰斗力提升一個新的臺階。
兩大航空制造集團有著不錯的方案,航空兵部隊又有現實的需求,既然如此,總部也就順水推舟,就過渡機型展開招標。
黃峰可是擔任過成功集團負責人長達十年,超—7是個什么尿性沒人比他更清楚了,于是針對超—7,黃峰要求東北航空集團在殲—8ⅡM中加入諸多新概念,從而最終擊敗超—7贏得最終的勝利。
然后黃峰拋開東北航空集團旗下的完整產業鏈,轉而投向騰飛集團,以全面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發殲—8ⅡM,即現在的殲—8E。
這招致東北航空集團旗下旗下諸多配套廠的諸多不滿,但黃峰根本就不在乎,用他的話來說:“東北航空的飛機第一條是質量,第二條是質量,第三條還是質量,誰要是做不到我就是不用,國內這么大,怎么少了你們一個廠就活不了了?地球就不轉了?我黃峰還真不信那個邪!”
至于因此會不會把騰飛集團給扶起來,最終形成另一個可怕的競爭對手,說實話黃峰不是沒想過,不然他在主政成功集團后期也不會跟騰飛集團若即若離了。
然而問題是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東北航空集團改革會疼;不改革則會死。
生存還是毀滅,黃峰拎得很清。
哪怕騰飛集團日后成為競爭對手又如何,至少他們東北航空集團活下來了,更何況就算他們不培養,上級就不扶持嘛?沒看中國騰飛已經成為現實了?
所以黃峰找莊建業搞合作可謂是毫無負擔。
莊建業對此當然是一口答應了,要知道總部對這款過渡型多用途戰斗機的采購量為150架,其中空軍航空兵裝備110架,海軍航空兵裝備40架。
這可是創造改開以來部隊一次性采購數量最多的單筆作戰飛機訂單,無論是改組前的騰飛集團還是改組后的中國騰飛自然不會放過這塊肥肉。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于是幾乎拿出了這些年積累的所有家底兒,與東北航空集團手上的老底子柔和在一起,來了一把超級賽亞人似的合體,然后……殲—8E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