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著302米\秒的爬升率,15000米的實用升限,8個G的最大過載,這款空重為翼展8.6米的典型重型戰斗機的指標不能說最優秀,但也絕不是啥軟柿子。
當然了,在速度這個指標上,殲—8E照比殲—8Ⅱ戰斗機要弱化了許多,從2.2馬赫降低到了1.8馬赫,實用升限更是從20000米降到了15000米,不過兩款戰機的定位畢竟不同,殲—8Ⅱ戰斗機追求的是高空高速,主要用于截擊攔截;而殲—8E則是綜合指標更為全面的多用途戰斗機。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兩者連基本的可比性都沒有。
然而在沒有可比性,作為殲—8系列的改進型,殲—8E上還是能看到殲—8身上不少影子的,最典型的就是機體。
主結構并沒有明顯的變化,依舊采用的是殲—8Ⅱ戰斗機細長蜂腰似的粗狂機身。
只不過就算是使用的是殲—8Ⅱ戰斗機的機體,可殲—8E整體上,還是被一些觀察細致的業內人士看成是中國騰飛,殲教—7MAX的一款放大改進型。
因為無論是機翼、進氣道以及機體尾部下方的雙尾鰭,拋開殲—8Ⅱ戰斗機那辨識度極高的機體不談,實際上就是換了機體的殲教—7MAX。
不過不少業內人士卻并不著這么看,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殲教—7MAX和殲—8Ⅱ戰斗機的機體有著極深的淵源,都是在米格—21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殲—8E與其說是殲—8Ⅱ戰斗機的改進型,倒不如說是殲教—7MAX的批量生產型更為貼切。
事實也的確如此,因為不單單是機翼、進氣道以及航空發動機,就連殲—8E內部的綜合航電系統采用的都是從殲教—7MAX上直接移植過去的。
因為殲教—7MAX所用的雅克夫列夫設計局專門為雅克—130高級教練機打造的綜合航電系統就是一套基于蘇—30航電系統的簡化版。
中國騰飛當年收購雅科夫列夫設計局,自然將這套系統毫無負擔的放進自己的口袋。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如今在國產航電系統沒有成熟的前提下,應用到殲—8E上,自然也是順理成章。
如此種種,業內的資深人士哪里敢承認什么合體,就算是一加一大于二,那也是委婉至極的說法了,畢竟騰飛系的一和東北航空的一在本質上差別太大。
只不過上至莊建業,下到普通的員工,中國騰飛寧肯這是超級賽亞人的合體,也絕口不會說是殲教—7MAX的另類改進版。
畢竟牽頭的是東北航空集團,哪怕因為黃峰需要改革,引入了中國騰飛,也不好把這個事兒做的太過。
你說這是殲教—7MAX,東北航空集團除了機體和垂尾就沒什么事兒了,那不等于是拎著東北航空集團的脖領子啪啪打臉嘛,你這讓立足合作的黃峰架在火上烤嘛。
真若如此的話,東北航空集團要是鬧起來把這事攪黃了,他們自己死活不論,中國騰飛這么一次極好的進軍戰機項目,并且能收獲極高利潤的好契機不就泡湯了?
所以面子什么的莊建業他們這幫子騰飛人一點兒都不在乎,他們看中的就是實實在在的訂單數量,超高的利潤率,以及能夠事實上將騰飛系的新機型送入部隊服役的機會。
與這些實實在在的好處相比,誰牽頭、誰當老大、那都不是個事兒,只要能把這些里子一樣不差的拿下,面不面子的,那都不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