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對于鈑金成形技術和金屬材料研究蘇聯并不弱,不然也不會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那么輝煌的成就,奈何蘇聯解體一下子打亂了原有的科研計劃和產業分工,導致俄國在這方面一落千丈。
而溫熱成型又是鈑金成形領域的全新課題,蘇聯雖然有所涉獵但還沒有取得應有的進展,蘇聯就垮了,再加上解體后俄國在經濟方面各種瞎折騰直接就把自己給折騰瘸了,等回過味兒想要追,卻發現俄國還是那個俄國,但世界已經不是那個世界了。
差距頃刻就被拉開!
然后……然后就是歐美各國制造商集體看著扭捏的毛熊尷尬不已的晃動著身體四處求人跪舔的蠢萌姿態,如同看著一場滑稽劇一樣恣意的大笑不已。
被羞辱的毛熊無奈只能默默的回到自己的樹洞舔舐著受傷的自尊心。
然而這還不是關鍵的,最致命的還是蘇聯時代引以為傲的產能和暴兵,因為溫熱成型技術的缺失而變得無足輕重。
畢竟人家大量的沖壓件兒的效率可不是老舊的蘇式工廠所能填補的。
而這還僅僅是中國這套自動化鈑金成形生產線諸多高技術中的小兒科而已,真正化腐朽為神奇的是那臺集橫向、縱向拉伸;多點精確拉伸;復雜曲面沖壓成型的設備。
可以說沒有這臺設備,翼身融合體根本就,沒辦法一體化成型,中國騰飛也就沒辦法降低自身的制造成本,也就談不上所謂的制造革命。
因為這套設備所使用的是較之溫熱成型難度更大,自動化程度更高無模成型技術。
這項技術的最大優勢在于可以對復雜曲面結構做到一次沖壓成型,且無需后續的及加工處理。
這對一些需要金屬材質,且結構不太復雜,卻要求擁有復雜曲面的航空部件來說可謂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神器。
之所以會這么說原因很簡單,無模成型之所以稱之為無模成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需要專用的沖壓模具。
要知道在鈑金成形領域模具的成本能夠占到總制造成本的30%到50%;甚至某些特種異型構建的模具成本達到總成本的70%。
而無模成型技術卻將鈑金成形中最大的成本源直接去掉了,從此不需要模具,隨心所需的進行鈑金的延展和沖壓。
這項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只有美國和英國掌握。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項技術的基礎是航空航天領域的柔性工裝系統,如果沒有這項技術作支撐,無模成型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根本就行不通。
俄國實際上早就對無模成型技術下了大功夫,奈何俄國在柔性工裝系統上的技術不過關,做出的無模成型沖壓設備自然是漏洞百出。
以至于鈑金件兒的平整度特別差,整體工藝看著就讓人揪心。
對此,巴洛托夫還是很了解的,這也是為什么見到這套自動化鈑金成形生產線會吃驚的說不出話來,可一旦回過神又如同見到寶貝一樣,內心激動的不行,以至于根本就不問其他細節,一張嘴直奔主題:“莊先生,不知道這一條鈑金生產線售價是多少?”
“不貴!”莊建業回答的也干脆:“也就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