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不止是讓·雷諾,隨后趕過來的媒體記者和現場觀眾在見到FC—21戰斗機的細節時都有一種這么簡單的方法我們怎么沒想到的挫敗感。
之所以如此,原因無他,只因為FC—21戰斗機的部分設計,特別是武器掛架方面的并沒有他們之前臆想的那種采用了所謂的機腹彈艙的處理,而是用一種半埋式的武器掛架,將兩枚中距空空彈和兩枚近距格斗彈嵌入到機腹中。
如此一來,FC—21戰斗機從正面角度并沒有增加多少雷達反射截面不說,飛機的阻力更是可以忽略不計。
說起來這種半埋式掛架并不新鮮,老式的轟炸機和攻擊機上都用過,但卻沒有人將這種半埋式掛架與整體隱身聯系一起。
都覺得,想要隱身就必須用機腹彈艙。
殊不知機腹彈艙不但要考慮整體的設計問題,而且制造難度特別大,成本更是高得離譜,也就是美國這樣的大國才能承受得起,一般的地區強權和區域霸主根本就玩兒不轉。
與之相比FC—21戰斗機的半埋式掛架雖然沒有四代機的機腹彈艙那么高大上,但卻用一種廉價而又可靠的方式初步實現了雷達隱身的能力。
或許在大國對抗中,這點隱身效能不見得能起多大作用,但對于地區強權和區域霸主這類國家而言,FC—21戰斗機卻已經足夠用了,更何況FC—21戰斗機價格也不可能達到四代機那樣的高度,這些國家完全能負擔得起。
當然了這些人當中最為郁悶的還是要屬讓·雷諾,事實上令這位參與過幻影2000戰斗機設計的達索集團的高管捶足頓胸的并不單單只是半埋式武器掛架,而是FC—21戰斗機所展現出來的整體的設計理念。
要說FC—21戰斗機的工藝有多好,水平有多精湛還真就不見得,別說跟陣風這種精品相比了,就是隨便一款西方戰機的工藝水平都要比眼前的FC—21戰斗機要好。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在細節方面,FC—21戰斗機并沒有做到完全的隱身,就比如說進氣道,采用的是和F—22類似的激波平行進氣道,然而除了外形相似內部卻沒有半點兒的雷同。
畢竟F—22采用的是彎折的卡爾特進氣道,以此實現對發動機葉片的雷達隱身;FC—21戰斗機根本就沒在這方面做任何處理,用的依舊是三代機慣用的直通式進氣道,以至于讓·雷諾透過進氣口能夠清晰的看到發動機渦扇葉片那散發金屬光澤的反光。
連進氣道都如此簡單,所使用的航空發動機就更不用說了,就是兩臺普通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并沒有所謂矢量噴管,也就不可能有所謂的超機動。
同樣的,機翼下方的武器掛機也沒有少,因為下方的掛載點連接器非常明顯,兩側的機翼一共有六個掛載點,換句話說FC—21戰斗機可以入三代機一樣在機翼下方正常掛載各類武器裝備,從而成為一款兼具對地攻擊能力的多用途戰斗機。
工藝細節并不精湛,某些設計處理過于簡單直接,就是這么一款將各處部件單獨拿出來都上不了臺面的作戰飛機,整合在一起還是令讓·雷諾嘆為觀止。
因為FC—21戰斗機將所有的重點灌注于隱身氣動外形的打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