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運—32這個代號,在場的一眾部隊首長都是齊齊的一震,沒辦法,實在是頭一次聽說空軍部隊中還有這樣的存在,可就在這些首長豎起耳朵,準備繼續聽導彈部的解說員繼續就運—32電子偵察機做詳細介紹時,等來的就是解說話筒關閉的按鍵聲。
就這么沒了?
一眾部隊首長那心情可想而知,跟那些正讀到關鍵時刻就斷掉的讀者是一模一樣,恨不得把積攢多年的刀片兒一股腦的堆在作者的頭上。
這些個部隊首長們其實也想對著導演部也來一場刀片兒攻勢,就沒這么干的,到了關鍵處給斷了,簡直就不是人。
可心里罵歸罵,卻每一個人站出來挑頭的,沒辦法,總部首長這尊大神就坐在正中央,他都沒說話,誰敢炸毛?
正因為如此,哪怕心里面對著導演部罵著各種MMP,可面上還是平靜的跟個沒事兒人一樣,順暢的不行。
“好了,你們不用那么裝著不以為然了,運—32的具體情況導演部根本就不清楚。”這個時候坐在最中央的總部首長突然開口,現場略微嘈雜的議論聲瞬間就安靜下來,旋即總部首長看向旁邊的一位身穿空軍制服的領導:“馮參謀長,你來給大家伙兒介紹介紹空軍這兩年來裝備的幾款特種支援飛機。”
總部首長這話不說還好,脫口而出之下讓參加觀摩的一眾部隊首長無不是差點兒驚掉下巴,什么情況?運—32電子偵察機并不是唯一,而是有一批類似的裝備已經加入空軍序列?
難怪這幾年經費向空軍傾斜那么多,以至于其他軍兵種領導和首長日漸不滿,沒辦法,經費的盤子就那么大,給別人多一點,自己這邊就得少一點。
一年、兩年還可以,問題是自從東南沿海大事件后已經連續五年的經費分配比例當中空軍都占到了絕對的大頭。
甚至某些年份空軍的占比達到了42%以上。
刨去第二炮兵固定的20%用于維持核常兼備和地下防御掩體的費用后,陸軍和海軍加一起的占比還不到30%。
如此情況下就已經讓海軍和陸軍的領導們很不滿了,先不說海軍龐大的裝備更新計劃已經上報了快八年了都沒有獲得批準,如今只能抱著112、113、167這三艘90年代建造的導彈驅逐艦撐場面,至于所謂的由綠水挺進藍水也就是停留在文件上的概念,根本就沒有實現的基礎。
陸軍就更不用說了,在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開始裝備第三代主戰坦克、步兵戰車和自行火炮的當下,陸軍部隊依舊是老邁的59式坦克挑大梁,步兵的雙腿做依仗,與一二十年前沒有絲毫的變化,就更別談陸軍喊了快十年的機械化和信息化了。
這也就罷了,更關鍵的是經費的持續壓縮導致陸、海軍的訓練嚴重不足,這才是最要命的,要知道日常的油料、彈藥的消耗、人員的食宿、裝備的損耗、場地的建設可不是動動嘴皮子,熱情激動一下就能搞定的,都是需要真金白銀砸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