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套反航母作戰體系也不是沒有不足的地方,就比如說天基的人造衛星偵察體系就過于薄弱,以目前國內尖兵系列加上資源系列衛星的數量,只能勉強做到每隔3小時刷新一次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之間的重點區域。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因為衛星上沒有配備自主讀取判別的數據庫信息,即便衛星發現了航母編隊也無法第一時間提供快速預警,而是需要回傳到圖像判讀中心進行一系列后期處理后方才能得出相應的情報信息。
不但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效率還十分低下。
但不管怎么樣,TY—22隱身無人機的出現卻第一次將國內天基偵察體系和海基、空基以及陸基的打擊體系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初步實現對航母戰斗群的初步打擊能力。
哪怕這個能力照比蘇聯時代的紅海軍還很原始,甚至在域外某大國眼里還登不上臺面,但對國內來說卻是一次極具戰略意義的突破。
最起碼在面對1996年大事件時,域外某大國忽然沖過來的航母戰斗群時,國內上下不用在那么驚慌了,盡管還上不得臺面,但終究手里已經有了東西,哪怕只是把小小的匕首,而不是凌厲的三尺青鋒,卻也能在關鍵時刻血濺五步。
而這對當下的部隊來說已經足夠了。
正因為如此,在場的一眾部隊首長和領導在靜默片刻后便是開始興奮起來,特別是幾位海軍部隊的首長和領導,激動的幾乎都要打擺子,要知道在以往的預案中,他們可是拼光了大半個主力艦隊也未必能換下對方一艘航母。
如今,有了TY—22隱身無人機的統合和指引,以往無謂的犧牲似乎找到了價值。
是的,他們不怕犧牲,哪怕艦隊拼光了,人都打沒了,只要能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那也是值得的,怕就怕死拼到底之后依舊徒勞,畢竟代差真的是一條鴻溝,即便使用人命填都有可能填不滿的鴻溝。
而如今,他們似乎看到了真的能把某域外介入者的重器重創的希望,那海軍的這些領導和首長們如何不興奮,又如何能不激動。
于是一個個朝著軍內大領導和總部首長嘶吼著要把TY—22隱身無人機裝備給他們海軍。
甚至有一位海軍部隊的首長更是干脆的說道:“即便明年一艘船都不建,也要裝備TY—22隱身無人機,哪怕砸鍋賣鐵也在所不惜!”
海軍這么一叫喊,空軍就不干了,TY—22隱身無人機本來就是他們眼里的轟炸機的種子,自身又具備改裝無人隱身攻擊機的潛力。
即便在載彈量上有些偏弱,但這東西就有些見仁見智了,關鍵還看怎么用。
用TY—22隱身無人機改裝的無人攻擊機去當轟炸機,那當然是戰術價值大打折扣;若是將TY—22隱身無人機改裝的無人機定位為美軍中的F—117“夜鷹”,用在秘密偷家,走位偷塔的話,那戰術價值可就高得嚇人了。
要知道F—117的內部武器載荷也就2.2噸,與TY—22隱身無人機處在同一水平,正因為如此F—117的戰術適用范圍完全可以套用在TY—22隱身無人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