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控制這12846個六角形轉輪和84000個攜紗錠,先不說程序上需要多復雜,但就用于介入的計算機就需要極強的算力和冗余度,這也是沒辦法,中國騰飛的研究的碳纖維編織方法需要極高的精準度,內部有絲毫的誤差,都會影響局部的隱身效果。
不僅如此,在飛機上不同部位由于雷達波的強弱也會在反射中呈現出不同的強弱反射區,所以需要區別對待。
就比如翼身融合表面的過渡段,由于渦的形成有可能會增加發射幾率,因此在這個部位的材料編織上就要進行隱身的強化,所以編織生產的方法與其他部委自然就不同。
而這些不同在計算機上便是極其復雜的解算過程,正因為如此一般的計算機根本無法勝任這么龐大而又復雜的生產制造過程,只有算力更大,冗余度更高的超級計算機方能勝任。
所以中國騰飛為此訂購了四臺由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研制的曙光—2000Ⅱ型超級計算機,算力峰值達到每秒1117億次。
一臺被設置在航空發動機生產制造基地,用于航空發動機研制與數據試驗分析。
一臺被用于升級JSNB—Ⅳ航空航天工業設計系統。
一臺用在超高音速彈頭和沖燃發動機的試驗與數據分析。
最后一臺則是配備給了DL—535三維編織機,用于專門的隱身復合材料的生產與制造。
為此,中國騰飛轉么花巨資專門建造了一個高等級生產廠,用于安放體積巨大的DL—535三維編織機及其配套的曙光—2000Ⅱ型超級計算機,光土建的總投資就超過了12億人民幣,若是算上曙光—2000Ⅱ型超級計算機和DL—535三維編織機以及復雜的編程軟件,總成本超過100億人民幣。
這么大的投入,這么復雜的只在過程,落實在產品端能便宜才見鬼呢。
更何況6億人民幣貴嗎?美軍中只要跟隱身沾邊的,那個沒超過1億美元?6億人民幣折合成美元,按照如今的匯率計算也就8000萬美元左右,也就是個頂配F—15的價格,這還叫貴?簡直良心了好不好。
所以這也就是專供國內,若是能銷售國外,莊建業直接把6后面的人民幣換成美元,那才叫明搶。
當然了,如果未來國內的下一代作戰飛機能夠量產,新型轟炸機能夠順利完成研制,巨大的需求量自然會攤薄DL—535三維編織機高昂的生產成本,屆時才是DL—535三維編織機真正大顯身手的時候,現在只不過是小打小鬧。
甚至在某些時候還趕不上第一代的DL—520和第二代的DL—527效率高,畢竟這兩代三維編織機已經被中國騰飛廣泛用于衛星,導彈外殼,火箭發動機尾噴口,直升機和小型飛機的主體結構的生產制造,正是由于廣泛的應用,再加上三維編織工藝本身簡化生產程序的特質,所以才會把高昂的反導導彈的動能攔截器的價格給打下來。
從而令LYJ—18能夠以800萬人民幣的價格擁有不亞于世界水平的高水平動能攔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