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各個企業的負責人那都是有年限的,做個三、五年的規劃,讓自己撈到業績就行了,搞個10年、20年的東西,自己沒幾年拍拍屁股走了,好處卻讓后繼者坐享其成,自己既不是慈善家又不是活菩薩,憑啥干那么高尚的事兒?
如此種種疊加起來,別說堅持個8、9年,就是延續個3、5年都很困難,當然也有一些專注事業不問個人得失的猛人,也的確做出很多有利于企業發展的長遠規劃。
可往往這樣的人屆滿離任之后,留下來的政策除了少數匯集所有人利益的大政方針外,基本都是人走茶涼,人亡政息的結局。
沒辦法,新來的領導到是想蕭規曹隨,問題是真要這么干了上頭會覺得你沒能力,下頭也會認為這個領導有點兒名不副實,所以為了前途,為了服眾,新領導也要搞一套自己的新政策,新思路。
可這樣的改來改去,卻讓企業不少本可以堅持的長遠規劃再頻繁的折騰下無疾而終。
所以,莊建業說他們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確很有道理,因為在當下國內航空、航天領域,中國騰飛的模式的確無法復制,不說別的,莊建業擔任中國騰飛一把手已經快20年了,如此超長的任職期限就不是其他廠商負責人能比得了。
再加上莊建業跟上層極強的人脈關系和大開大合的作風,可以讓中國騰飛可以在自己預定的道路上不斷的嘗試。
其他人即便有能力,敢想莊建業那樣不顧其他的說干就干嘛?
就比如黃峰,剛到東北航空工業集團時的確銳意進取,準備將中國騰飛那一套拿過來,將東北航空工業集團改造成第二個中國騰飛。
結果呢?
檢舉信和匿名舉報雪花片似的飛到當時的航空工業部,一些東北航空工業集團出身的老領導、老首長那段時間經常以回訪、調研的名義往東北航空工業集團跑,明里暗里的指手畫腳,硬是把黃峰搞得半點兒脾氣都沒有。
沒辦法,上面的婆婆太多,而且一個比一個不好惹。
反觀莊建業這邊,之前就一個永宏廠,還被莊建業給兼并了,然后對接航空工業部,結果又因為成為航空、航天綜合又體脫離了。
或許有人會嘲諷,中國騰飛這是姥爺不親,舅舅不愛,哭死了都沒老媽給奶水吃,國內航空工業界的棄兒,可憐的很,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此一來,中國騰飛也沒有其他航空制造廠那么多的婆婆,那么繁瑣的審批流程,更沒有那么多的歷史包袱。
正因為如此,莊建業才可以在中國騰飛這塊大畫卷上肆意揮灑,從而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
與之相比,包括東北航空工業集團在內的其他航空制造廠真的是想比都比不了,就別說復制中國騰飛的革命性生產流程了。
于是包括那位老專家在內的一部分專家組專家,臉色都不太好看,很顯然他們這些人還沒適應自己背后的航空制造商被中國騰飛遠遠甩在身后的事實。
可另一部分人卻從中國騰飛這套革命性的生產流程中看到卻是機遇,就比如來自海軍某部的一位領導,參觀到現在幾乎沒有說過一句話,就是聽完介紹也是沉吟良久這才試探的問道:“莊總,你們這套技術架構能不能應用到造船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