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如此京城的衛星廠短時間內不可能放棄小型衛星的生產任務,不然偌大的廠子就可能會餓肚子。
所以,別說年產240顆的極限,就是現如今128顆的最大產能莊建業都沒辦法全力運轉,只能用每天8小時的單班的形勢,撐住每年64顆的產能就很不多錯了。
有介于此,莊建業在改造和擴建自家的衛星生產總廠時,并沒有將中國騰飛開發最新技術應用其中。
就拿最核心的數據庫系統,中國騰飛最先進的版本已經更新到了WCZNB—Ⅱ3.0版本,通過網絡連接,具備一定的云計算能力。
可在衛星生產總廠使用的卻是WCZNB—Ⅰ2.0版本的數據庫,還是傳統的訪問調去模式。
類似的情況還JSNB系列工業設計軟件、JSHNB系列三維模型設計軟件、JSHZB系列聯想設計平臺、JSZB系列虛擬現實技術數字預安裝軟件以及WCHZB系列專業工業控制軟件……
應該說,整個衛星生產總廠的改造和擴建中國騰飛并沒有將真正的老底子亮出來,卻依舊達成了令世人驚嘆的成就。
更關鍵的是通過衛星生產總廠的改造,中國騰飛直接將港股融到的50多億資金轉化為合規合法的利潤,納入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中。
沒辦法,作為實體的ZTM-NB太空探索公司需要向中國騰飛航空工業有限(集團)公司下屬的數字管理公司采購相關的應用軟件和數據服務,與此同時還得向中國騰飛機械工業有限(集團)公司采購配套的加工設備和工藝技術。
正所謂新兄弟還得明算賬,更何況ZTM-NB太空探索公司這么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呢。
于是乎,在莊建業的花式操作下,借著衛星總廠的改造和升級項目,中國騰飛狠狠割了一波港島機構和外國資本的韭菜。
至于因此波及了部分股民,莊建業只能表示愛莫能助了,畢竟當時機構和外國資本占大頭兒,莊建業想不動心都難。
所以坊間傳聞莊建業是借著資本炒作斂財不是沒有依據,只不過當時這么干的人太多,再加上割的又是境外的韭菜,所以監管部門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過去了。
當然這些事兒莊建業打死都不會說,就跟衛星生產總廠生產的600公斤衛星的實際成本只有5000萬人民幣的事兒一樣,莊建業就算死也會爛在肚里子,反而一口咬定7500萬的單價。
沒辦法,ZTM-NB太空探索公司還得活著呀,總不能在港股的資本市場里不咸不淡的弄了一波就完犢子了吧?總得再折騰幾波才能,所以利潤的支撐就是必須的,2500萬的利潤只能是一般般,關鍵就看跟前這群大佬愿不愿意買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