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趙主任只能是那些祭奠的實物,在還有些許模糊印象的地方遙祭一番罷了。
直到去年,南韓方面在漢江南岸某地施工,發現極具當年入韓部隊的遺骸,再揭開當初塵封多年往事的同時,也令得到消息的趙主任精神一震,立刻通過幾個有效渠道獲得相關遺骸和遺物的圖片信息。
趙主任只看了幾眼,就捧著一張照片放聲痛哭。
那是一張手表的照片,上面滿是污漬,與其他手表不同的是,在第一塊金屬表帶上用粗糙的漢字刻著“馮國興”三個字。
馮國興,當年死守漢江時趙主任所在連隊的指導員,為了跟趙主任的同款區別開來,“小氣”的馮國興在自己的表帶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本來趙主任對這位在三次戰役時才派駐到連隊的小氣且酸腐的知識分子很不感冒。
甚至在某些事情上還發生過小沖突。
然而在死守漢江時,馮國興卻用他的英勇和無畏贏得了趙主任的認可和尊敬。
本來馮國興是有機會撤到漢江北岸的,可就在動身的前一刻,聯合國軍忽然發起進攻,把部隊給黏住,為了能讓連隊留下種子,馮國興在最后關頭與幾個傷兵留下來,至此再也沒有回來!
之后趙主任又看到了二排長的水壺;六班長的水果刀;小戰士的軍功章……
哪一天,趙主任哭的是稀里嘩啦,八十多歲的年紀哪里經得起這些,直接就病倒住院了,可當他身體剛有好轉,就開始積極聯系有關部門希望能把這一批犧牲烈士的遺憾接回來,讓他們落葉歸根。
有關部門當然是很重視,都不用趙主任主動去聯系,就已經開始跟南韓交涉,希望能把這批烈士遺骸接回來。
事情整體上還算順利,畢竟這幾年兩國的貿易額攀升的很快,雙方也都希望通過這件事能夠進一步兩國關系,促進貿易方面更上一層樓。
可在一些細節上,雙方卻出現了分歧,國內這邊希望能夠派遣軍用運輸機承擔運輸任務。
南韓這邊卻表示反對,因為他們開放的機場只有位于首爾周邊的一個民用機場,按照當地法律的規定,不允許軍用飛機起降。
當然這不是針對國內,主要是為了限制駐韓美軍,畢竟那幫家伙的尿性實在不敢恭維,于是南韓不少民用機場都有類似的規定或措施,為此連本國的軍機都一起限制,就別說國內的了。
國內能夠執行這類任務的只有伊爾—76和運—18NB,既然被禁,也不是沒有辦法,國內還有在運—18NB基礎上發展的TNB—18F貨運飛機。
這個總可以了吧?
結果提交給南韓后居然還是被否了。
理由是這類軍改機降落到純民用機場容易引起誤會,至于是什么誤會,那還用說,還不是駐韓美軍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