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在正式的官方表述中,波音的口徑依舊強硬,在解釋全日空獲得波音同意,允許其旗下的波音系列客機繼續交由中國騰飛維護保養,并可以照常使用中國騰飛生產的零部件時,波音的話術就非常耐人尋味了。
用波音執行總裁史蒂夫·霍夫曼的原話來說,就是:“我們已經注意到了全球航空業的低迷,以及包括全日空在內的眾多伙伴們的困境,為了能讓這些伙伴們盡早的擺脫困境,從而令低迷的航空市場重現繁榮,波音做出了許多努力,畢竟航空產業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波音更不能置身事外……”
說這番話時史蒂夫·霍夫曼顯得十分的自信和霸氣,將波音這家百年老字號的不妥協體現的淋漓盡致。
然而細分析起來卻發現,話說得很漂亮,但卻是說了等于沒說。
什么叫做了許多努力?什么又叫不能置身事外?
完全是顧左右而言他好嘛!
好在大家伙兒都是成年人,對于哄小孩子的話還是有一定的免疫力的,所以聽聽也就行了,關鍵還是要看波音具體怎么做。
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繼全日空后,大韓航空和新加坡航空的波音機型也被獲準繼續由中國騰飛承擔維護和保養工作,并可以照常使用中國騰飛生產的零部件。
這也就罷了,最勁爆的還要屬1月12號,美國海運聯合會的一份進口清單顯示,1月10號從中國魔都起航的一艘十萬噸級貨輪上,承載著一批來自中國騰飛生產的波音系列客機的散裝零部件。
接受人是位于美國西雅圖的沃爾克貿易公司。
名字平平無奇,在海貿領域更是名不見經傳,可要是詳查這家貿易公司背后的大股東就會發現,人家那才是相關領域的王者,因為他的大股東不是別人,正是位于西雅圖的波音公司飛機總裝廠。
這個時候一些業內人士方才恍然大悟,難怪波音在2008年第一季度準備交付的機型上沒有跟空客一樣直接漲價,原來根子在這兒呢。
說最硬氣的話,做最慫的事兒!
但這又怎樣?
對中國騰飛實際的低頭換來的卻是波音全系機型市場占有率的全線上揚。
就拿最熱賣的波音737-800為例,因為波音堅持不漲價,光北美地區就狂買了650架,日本、韓國和歐洲也有超過500架的訂單,綜合算下來,波音光這一個機型在全球就超過1400架訂單。
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從空客漲價過程中,虎口奪食硬生生搶下來的。
這還不算,波音還借著空客全系機型漲價,成功游說了美聯航、西部航空以及加拿大航空等北美地區13家大型航空公司,簽訂了一份為其十年的獨家銷售協議。
文本冗長,但內容概括起來就一句話,那就是這13家大型航空公司在未來十年內只采購波音系列客機。
這等于是將空客排除在當今世界最大的航空市場之外。
為此波音所付出的代價不過是每三年會根據計價成本提升3%到5%的綜合售價而已。
消息一出,波音逆市上揚12%,而空客公司卻重挫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