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羊的時候還要講講道理,做做解釋啥的,大魔王管你那些,一個隱晦的態度就夠了,不懂?那就去死!
不想去死,那就乖乖照著大魔王的意思去辦。
當然了,這種大魔王的做派,國內的各大航空公司早就習慣了,畢竟過去二十多年波音和空客就是這么干的,沒啥道理可講,更沒有來的都是客的自覺,有的只是愛買不買的冷臉,以及不爽就搞死你的明確態度。
如今國內也有這么一位,那就把當年伺候波音和空客的架勢亮出來就好,除了溝通的對象一水兒的國內普通話外,沒啥不適應的。
畢竟是現如今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商,也應該有這樣的咖位和待遇。
是的,在1月20號,由位于瑞士日內瓦全球航空產業聯合會發布的國際航空制造業排行榜中,中國騰飛以綜合指數723的高分,位列波音和空客之后,成為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商。
相較于波音的百年老店,技術底蘊深厚;空客的創新意識強,配套服務全不同,全球航空產業聯合會對中國騰飛的評語是:頂尖的產業鏈整合優勢和超一流的生產制造能力。
這可是真正的國際權威機構認證的,可不是當年二十三分廠搞小人雪糕時,莊建業搞得那種自產自銷的“野雞”大獎。
那是真真正正的世界第三,既然是第三,那就要有第三的樣子,產能不足就是產能不足,沒什么好說的,想等就等,不相等就滾蛋。
各大航空公司怎么可能滾蛋,真的不想活了嘛?
更何況,中國騰飛差能不足?誰TM相信那就真成了鐵憨憨。
波音和空客的各種類的飛機每天加在一起要出產十多架,每款飛機上的零部件高達數十萬個,這么大一個量級,中國騰飛一架就挑起超過40%的供應量。
稍微轉化一下,就可以成為FCNB—220客機的產能,至于總裝線效率低,拜托,看看去年中國騰飛的出口清單,其中利潤占比最大的兩項,其一是向日本三菱公司出口兩個全自動鋪絲機所用的多軸鋪絲頭以及配套的機械臂和相關控制軟件,總價值12億美元。
另一個就是出口到美國西雅圖的一整套脈動式飛機生產線及其配屬的全流程解決方案,總價值25億美元。
而這兩項都是為了解決波音公司全新的波音787客機的批量生產問題。
正是基于中國騰飛提供的設備和技術,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波音公司就會正式交付波音787客機,隨后將以一星期一架的速度,持續向預定該機型的航空公司持續交付。
等到2009年,產能將會進一步提升到每兩天一架,并預計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完成所有的預定訂單的交付工作。
那可是整整158架飛機,一年的時間就能生產出來,已經不是快速這么簡單,簡直是超神!
而支撐著一切的幕后大佬,正是中國騰飛,而中國騰飛本身也是生產大型飛機的,要說自己沒有誰信!
所以問題絕不是中國騰飛的產能問題,還是出在各大航空公司的態度上。
可問題是各大航空公司都把姿態放得夠低了,用社會上的話來講,裝孫子都不過如此,怎么這態度還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