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要做的就是跟時間才跑,畢竟黃金救援時間只有72個小時,所以必須投入一切可以投入的力量,在短時間內將救援力量送上去,這對任何一個單位來說都是無比沉重的考驗。
所以在交代完事情后,莊建業立刻就在廠區的機場乘坐一架FCNB—200支線客機飛赴錦官城,因為他被上級臨時任命為救災指揮部的副主任,主要協調所屬的航空力量和其他救援物資與其他部門對接。
就在莊建業在一個半小時后抵達錦官城與其他指揮部成員開始緊張的工作時,W地區發生發生特大地震的消息也隨著媒體的傳播迅速傳遍國內,沒過多久世界范圍內也盡人皆知。
旋即便在世界范圍內掀起軒然大波。
沒辦法,年初的冰凍自然災害來了一撥;如今有被超級大地震又弄了一波,就算是發達國家被這樣的大型天災反復蹂躪都受不了,更何況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哪怕這個發展中國家夠大,那也經不起這樣折騰。
于是一些外國媒體又開始上躥下跳,剛開始還表達同情,可聊著聊著就變味兒了,什么經濟將會遭受重創呀,這次地震將深刻改變國內的發展環境呀,甚至有些媒體直言下半年的奧運會都有可能因此而取消。
總而言之一時間是群魔亂舞,說什么的都有。
而在其中某些秩序有獨到見解的專家們卻從另一個角度一針見血的指出,這次地震的損失可能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而缺乏快速力量投送能力的國內根本無法應對這個級別的天災。
其中凱爾特·珀爾·史德瑞,即已經被世人所熟知的石軍就在《紐約時報》發表一篇專欄文章明確的指出,這次地震不但讓震中的民眾遭遇難以想象的損失,更重要的是讓國內向高端制造邁進的步伐受到幾乎毀滅性的打擊。
因為作為國內高端制造的標志性企業的中國騰飛集團,他們的航空發動機、商用運載火箭生產廠甚至是航天發射場距離震中都不遠,必然會遭遇重要損失。
要知道哪里可是集中了中國騰飛集團將近70的產能和幾乎所有的研發機構,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場強烈地震,令中國騰飛的損失超過了一場世界大戰。
但關鍵不在這里,而是中國騰飛還有沒有能力進行災后重建,要知道這些個產能和研發機構可不是光用錢就能堆起來的,需要的是方方面面,尤其是時機的重要性。
中國騰飛之所以能發展起來,是趁著發達國家產能轉移,一步步由小打到大,成長到現在,而如今中國騰飛已然能夠挑戰波音和空客的市場地位,巨頭們還會給中國騰飛東山再起的機會嗎?
石軍給的結論很明確,那就是不能,堅決不能,不僅不能還得趁他病要他命,至于具體如何做,很簡單,加大對新德里的投資,加快新德里產業鏈替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