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類似可以居住的居民安置方艙,可以燒飯燒菜的后勤保障方艙,用于應急通信的應急通信方艙,用于前線指揮的綜合指揮方艙,都在第一時間被運抵地震災區。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西南醫療集團的廠區已經進入7+24模式,人歇設備不歇的連軸轉的生產,爭取在短時間內在往災區運送兩套臨時方艙醫院和大批的醫療物資。
要知道西南醫療集團的產能核心可是在浣城。
當初莊建業為了讓中國騰飛跳出浣城,與浣城做的PY交易,即留下浣城維系就業和財政的支柱型產業,中國騰飛也可以就此可以在全國擴張的同時,將總部從浣城遷出。
只不過當時雖然將醫療業務剝離出去,但當時成立的騰飛投資依舊握著西南醫療絕大多數股份,因為西南醫療始終沒有脫離騰飛系。
即便是在最近的一次業務調整,將騰飛投資整體剝離出中國騰飛,明面上由騰飛投資的西南醫療徹底脫離了騰飛系掌控,但實際上西南醫療依舊沒有掏出莊建業的手掌心兒。
原因很簡單,醫療業務作為騰飛投資的一部分被納入國開行的體系內,國開行哪懂這東西,看著密密麻麻的技術文件就頭疼,這也就罷了,最關鍵的是西南醫療集團80%的上游原材料、核心部件兒、大數據分析、設計軟件搭建都是出自中國騰飛。
雙方已經不是打斷骨頭連著筋那么簡單,完全就是爺爺跟親孫子,而且還是沒斷奶的親孫子。
以至于剛開始向插手管一管的國開行,念頭剛動就碰了滿頭包。
因為中國騰飛稍微收緊原材料,西南醫療利潤就開始拼死拼活的跌給你看,國開行到是無所謂,家大業大根本就不在乎,可浣城方面受不了啊。
要知道浣城國資體系可是占了西南醫療38%的股份,每年各項出口加國內銷售,浣城國資啥也不用干就能躺著數十幾二十幾億的純收入,這對地處偏遠,工農業產值相對落后的浣城來說無異于是一顆誰都碰不得的搖錢樹。
一大堆就業、產值、民生、建設、政績都指著西南醫療實現呢,結果國開行一上來就讓業績瀑布一樣下降,正所謂多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國開行可以無所謂,浣城上下可就要拼命的。
若是十幾年前,浣城就算鬧,國開行也可以當做沒看見,畢竟犄角旮旯的地方,聲量并不大,問題是現如今的浣城早已今非昔比,靠著前期中國騰飛的崛起,之后醫療產業和無人機產業的發展,浣城著實出了不少有能力的能到干部,十幾年下來著實是有幾位走得很遠。
這些人可是對浣城有很深的感情的,尤其是幾個支柱產業,那都是他們一輩子炫耀的本錢,畢竟那都是個頂個的高端制造。
這幫人一發聲,國開行也扛不住,只能是自我檢討的同時,干脆把股份轉到下屬的航空租賃公司,那地方的大股東不是別人,正是中國騰飛集團,等于是說股份轉了一圈兒,又回到中國騰飛的手里。
當然了,股份是回來了,那些個為了點兒資產直跳腳的二五仔們卻是留在了國開行,畢竟,中國騰飛收這點兒股份都極為勉強,國開行要是再送人,萬一適得其反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