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飛機,機場就沒有收入來源,就要面臨巨額虧損,偏偏興建機場多半是從銀行拿的貸款,萬一出現資不抵債,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怎么辦?
要知道當年三角債波及全國,給予經濟沉重打擊并沒過去多久,若是再來這么一次,好好的經濟能成為承受得住嘛?
除了一些經濟界人士批評這種現象外,公路和鐵路部門同樣反對各地大建機場的舉動,不過與經濟學家從宏觀經濟角度出發不同,公路和鐵路部門的反對就現實多了。
國內交通運輸業的蛋糕就那么大,民航的多一點兒,公路和鐵路的就要少一些,反之亦然,因此公路和鐵路部門的反對便很實際,那就是保住自己的蛋糕。
但他們不能這么說,不然就顯得格局太小了,而是拿著各大航空公司使用了波音和空客這些國外品牌飛機說事兒。
大致的意思是,擴大民航,就等于是給外國巨頭打工,拿著國內的血汗錢去養國外的巨頭,憑什么?八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如此不平等的剪刀差,民航愿意受著,公路和鐵路可忍不了!
至于中國騰飛的國產飛機,公路和鐵路到是沒有抨擊什么,只是微微一笑:“中國騰飛的產能能跟得上嗎?”
是呀,中國騰飛在怎么爆兵也無法全部替代波音和空客的飛機,這也就罷了,更關鍵的是波音和空客的飛機型號已經系列化,體系化,而中國騰飛只不過剛邁進干線客機的門檻兒,就這還沒完全站穩呢,這要是擴大民航,大頭兒還不是讓外國巨頭吃了去?
實際上不止是經濟界和公路、鐵路對地方興建機場的質疑,其實就是正在搞機場建設的各地方領導們心里也在打轉轉,特別是一些中西部地區,很多人連火車票都嫌貴,怎么可能買得起飛機票。
這也就罷了,更關鍵的是這些地區一沒有名勝景觀,而沒有獨特的美景風貌,也無法吸引經濟發達地區的游客來參觀,機場真要建起來,除了干瞪眼兒賠錢外,想不出其他的結果。
可當時腦袋一熱,就上馬了,眼瞅著就要完工了,真真是騎虎難下。
而那些準備上馬的地方見到這番景象,立馬就把手上的規劃給停了,于是這股子風潮轉眼就煙消云散。
可如果王和平的想法得以實現,那各地方的機場建設熱情立刻就能被重新點燃,因為很多地方都在糾結機場建成后沒有飛機起降,現在有乘風快遞的貨運飛機過來運送包裹,那不等于有了飛機起降,不就等于是讓機場有了機場的功能,而不是所謂樣子貨。
意識到這點,程峰是一臉的興奮,可旋即又黯然下來,原因很簡單,如今的快遞行業的包裹寄送量規模并不大,走一趟核心城市還好,雙向都能把貨機裝滿,但要是去三線城市,特別是中西部的三線城市,估計走十個地方貨機的艙室都裝不滿包裹,屆時機場是能收到停機費、導航費、維護費,可乘風快遞卻要賠個底兒朝天。
于是程峰也顧不得劉磊的電話,直接開口問道:“快遞量不足怎么辦,要知道很多三線城市的包裹量是很少的……”
“那就讓這些地方的包裹多起來就是了……”
程峰話還沒說完,電話那頭便響起了一句慵懶的話音,程峰還沒覺得什么,劉磊聞言,立刻就跟觸電一樣,整個人都變得恭敬起來,叫了聲:“莊總!”
而這兩個字一出,程峰腦袋也嗡~~~的一下,直接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