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流星”導彈名義上最大速度可以達到4馬赫,最大過載可以超過40個g,可實際上“流星”想要達到這個數值需要長達30秒的加速時間,且無法維持太久。
這就導致了“流星”導彈在30至40公里的范圍內,無法進行有效的目標打擊,因為這段距離操蛋的“流星”導彈正在加速呢。
而與“流星”導彈同時間發展起來的美制aim—120d導彈,加速到4馬赫只需要3秒,正因為如此,aim—120d導彈最小射程可以達到15公里,必要時完全可以當做格斗彈來用,任務彈性極大。
正因為如此,不少有意采購“臺風”戰斗機的國家,都對“流星”導彈抱有一定的芥蒂,寧肯希望使用美制的aim—120d導彈,也不想用“流星”。
反正“臺風”戰斗機兩款導彈都兼容,憑什么不用個任務彈性更大的?
沙特空軍便是這么想的,盡管他們買防務產品跟買玩具一樣,從來不差錢兒,但能買到好用的東西,自然就不希望用些糟心的產品,畢竟沙特的錢是用來享受的,又不是拿來買罪受的。
因此沙特在“臺風”的彈種配置上指名道姓的要求用美制的aim—120d型中程空對空導彈,而不是歐洲的“流星”。
這就讓“流星”導彈的主要生產商,英國的bea系統公司很受傷,無奈只能一邊讓漢密爾頓利用各種關系游說沙特,接受“流星”導彈;另一邊則是要求安德伍德和約翰遜在與海灣國家空間的聯合訓練中能夠打兩發“流星”導彈,好讓沙特等國瞧瞧,“流星”導彈在40公里外無敵到寂寞如雪的颯爽英姿。
只可惜,這么多天下來,海灣國家空軍的所謂訓練完全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夜晚組隊狂歡比架機升空的時間要多得多,安德伍德和約翰遜就是想打“流星”也沒那個機會。
本想著,等再過幾天兩人在安排,卻沒想到這機會就這么突如其來的來了。
盡管霍普金斯準將說得很隱晦,但安德伍德和約翰遜又不傻,知道這次要是再不讓“流星”導彈露露臉兒,兩人回去就算沒有處分,那也會被處處穿小鞋。
沒辦法,機會給你了,可你沒抓住,能怪誰?
只能怪自己沒用啊!
于是安德伍德思考片刻后,終于開了口:“距離的多少?”
約翰遜知道自己的戰機已經同意了攻擊,趕緊說道:“距離73公里!”
“速度夠快的!”安德伍德自言自語了一句,旋即目光一凜:“你發射,我掩護!”
“好嘞~”約翰遜應了一句,旋即打開發射保險,利用雷達鎖定目標,進而按下發射按鈕,只覺得機身一陣抖動,機翼下方的兩枚“流星”空空導彈拖著長長的尾焰,在空中留下筆直的軌跡直刺目標。
與此同時,安德伍德駕駛座機做出警戒動作,利用雷達頻繁搜索前方,時刻保護利用雷達引導導彈攻擊的約翰遜。
很快,約翰遜欣喜不已的話音便通過耳機傳來:“打中了,感謝天神~”
安德伍德也送了口氣,因為他的雷達屏幕上同樣發現一個可疑目標的消失,可就在安德伍德準備搜索另外兩個目標時,剛才目標消失的位置,忽然間又出現了一個目標。
根據雷達的反射信號判斷,這個目標就是剛才那個被擊落的可疑目標。
是導彈脫靶,還是詭異重生?
安德伍德只覺得頭皮有些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