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票房突破3億美金,成為華國有史以來第一部在北美破3億的電影。
《功夫熊貓2》不僅僅在北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球票房方面,也一騎絕塵,已然成為了一個巨大的IP。
全球票房超過8億,堪稱華國電影影史之最。
而《功夫熊貓2》的大爆,給華國的影視圈帶來巨大的震撼,許多公司開始研究《功夫熊貓》成功的原因。
雖然第一部《功夫熊貓》已經很成功了,但是還是無法和第二部相比的。
因為《功夫熊貓2》的超越性的成功,讓人們看到了這個系列的巨大潛力。
華國人最不缺的就是跟風。
結果就導致了,首先是許多動漫公司開始吃香起來,原本處于尷尬境地的動畫制作公司,成為了香餑餑。
因為《功夫熊貓》證明了,動畫片大有可為!
而關鍵的是,很多人驚訝地發現,《功夫熊貓》這樣的動畫電影,竟然能完美的沖破文化壁壘,讓西方人也能夠喜歡。
于是,今年一年的類似的動畫電影的項目,一下子就多了起來,甚至比起去年超出了好幾倍。
值得一提的是,單單以熊貓為主角的動畫電影項目大大小小就超過了10部。
當然,這些大多數都是濫竽充數,想要跟風撈一波的。
《功夫熊貓》的電影大獲成功,三樂動畫那邊,立刻啟動了劇集版的《功夫熊貓》,這也是很多動畫片常有的事情。
為什么之前動畫電影不受待見?一方面是因為投入大,周期長,風險太大。
另外一方面也和國內的大環境有關。
在國外一部動漫影視成功,能夠產出的周邊利益,往往是電影票房的好幾倍,而在國內,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單純的靠電影票房分成,那么動畫電影真的沒有什么太大的優勢。
可是很快地很多人開始發現,雖然盜版依舊存在,但是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突然發現,在網絡上,居然已經很難買到那些盜版的周邊了。
而有人做了一筆統計,2010年開始算,當年的一部電影票房以一億作為基準的話,周邊產品,能賣個百來萬就算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還不到票房的百分之一。
什么?覺得這個數字很扯淡?
不,不,不,這就是大多數華國電影周邊產出的真實數據。
當然了,這個是平均數據,你沒看錯,就是平均數據。
而隨后的幾年,這個數據一直都有所上漲,但是并不是太明顯。
這個微弱的增長一直持續到了2014年。
轉折點在于電商巨頭阿貍的赴美上市前夕,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清洗。
然后很多人就發現,你在淘金網上居然很難買的到那些盜版的電影周邊產品了。
而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電影的周邊產出的比例直接翻了十倍有余。
雖然和北美相比還是相差很大,可是這對于電影圈來說卻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這一點從后來的《小豬佩奇》的周邊大賣就可以看的出來。
而到了《功夫熊貓》上映的時候,《功夫熊貓》在國內的周邊產品銷量,有了一個巨大的爆發。
到了《功夫熊貓2》國內的電影周邊產品的銷量,更是直接達到了令人震驚的票房產出的百分之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