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和差評的區別就在于,好評寫的再好,大家很少會去討論,但是差評的話,如果寫的好的話,那么反而會引起更多的關注。
比如大劉的那篇差評,比如小李的這篇評論。
當然了,影評的影響沒那么大,而且生效的時間也沒那么快。
次日《最后一塊骨頭》和《七宗罪》同時公映。
兩部影片的熱度相差無幾,好評差評的占比也差不是太多。
排片量也是不相上下,于是當首日票房出爐的時候,雙方都比較滿意。
其實說白了,電影是一門生意是一種商業,所以,拍電影出來首先是要讓電影賺錢,其次才是對手。
林霄也一樣,雖然說《七宗罪》有針對對方的意思,但是這不是重點。
當然了懸疑推理影片有其局限性。
《最后一塊骨頭》和《七宗罪》的首日票房都沒有能夠破億。
但是都創造了該類型題材的首日票房紀錄。
《七宗罪》首日票房6300萬!
《最后一塊骨頭》首日票房5950萬!
這個數據雖然比起動匝首日票房幾個億的那些大賣的影片來,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但是對于這類題材的影片來說,卻是不可多得的好成績了。
然后影片的口碑開始發酵。
首先是《最后一塊骨頭》,大劉的那篇影評,取得的效果,他自己也萬萬沒想到。
“我也是《最后一塊骨頭》的原著黨,《最后一塊骨頭》案子不錯,抽絲剝繭的過程匜還行,但是不知道為什么,看完之后,總覺得有點不舒服的感覺,現在想想,特么的還真的是這樣。生命怎么能用來搞笑?”
“那是十三個孩子的生命啊,居然用草紙來做比喻,簡直......看的很心塞。”
“《最后一塊骨頭》是懸疑推理片,非要改成喜劇片,誒,難怪看的有些不得勁,原來問題出在這里。”
“梗是老梗,一點笑果也沒有,反而讓人覺得惡心,真不知道王金怎么想的。”
“在你眼里是不是什么都可以拿來搞笑?太惡心了,冷血,BT!”
“拍的再好有什么用,蔑視生命這是一個法醫該做的事情嗎?那不是理智,而是變?態!”
一時間,這個話題直接被無數網友推了上來。
原著黨覺得王金毀了《最后一塊骨頭》,拿命案開玩笑,拿生命開玩笑。
而中間黨認為,特么的,那男法醫是傻吊嗎?這不是低情商的問題,而是一個人的道德認知問題。
難道他不認為這種比喻很惡心嗎?
有些時候一些瑕疵,不是大家沒發現,而是沒有人提及,一旦有人提及,然后再有人推波助瀾一下,很快地就會被放大無數倍。
于是《最后一塊骨頭》有點涼涼的意思,特別是王金直接被戴上了一頂蔑視生命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