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群英會》就變得有些黯然失色了,當然了,作為《三國》系列的開篇之作,還是具有不小的群眾基礎的。
和《我不是藥神》不同的是,《三國之群英會》其實也能算的上是粉絲向電影,或者說具備了粉絲向影片的底蘊。
畢竟《三國演義》可是很是爆紅了很長時間。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林霄手中雖然掌控了李紅剛的照片和視頻,但是肯定不會在這個時候放出去。
畢竟,現在放出去,雖然能傷敵一千,但是也是自損八百,一旦這種負面新聞放出去,雖然說肯定會給《六道》帶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同時也會將觀眾的關注吸引過去。
起碼對于《三國之群英會》來說絕對也不是什么好事。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六道》當然很吊!畢竟,成本在那擺著,而且李濱的逼格也很高,雖然是金球獎,比不上奧斯卡,但是那也是北美的在國人看來,僅次于奧斯卡的重獎。
而且李濱還是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提名者之一,雖然最終沒拿獎,但是也算是華人導演當中無能出其右的人。
李濱的逼格夠高,章玉的逼格也很高,國內的獎項基本上都拿過,關鍵是,人家還拿過兩個國際A類電影節的影后。
國際章的名號真不是白叫的!
楊凝,人氣足夠高,而且這年頭帥就是實力,演技什么的,哪有顏值重要?
李紅剛雖然差一點,但是人設是老干部男神,深受妹子歡迎。
而且,《六道》可還有真正的好萊塢巨星出演,只不過,對方主要在北美做宣傳罷了。
反觀《三國之群英會》,真的沒的比,導演周傳明雖然在電視劇圈里面很有名,但是這卻是他的第一部大片電影。和李濱這樣的國際知名導演自然無法相提并論。
其次是主演方面《三國之群英會》的主演因為考慮到后續的其他影片續集,所以不可能用那些太有名的演員明星擔任主演,所以這方面也沒的比。
如果說《三國之群英會》比起《六道》有什么優勢的話,那就是文化層面,和書迷基礎了。
《六道》雖然說主題也是和華國的六道輪回之說有些關聯,但是實際上,卻并不止如此,畢竟,劇本不是華人做的,而是好萊塢的編劇做出來的。
《三國之群英會》方面,是《三國演義》改編的影片,《三國演義》可是在國內掀起過三國熱,硬生生將一個不被大眾所熟知的朝代,變成了炙手可熱的朝代。
里面的背景,戰役,英雄,猛將,謀士等等,可以說天然地是華國的一個古代英雄宇宙。
五子良將,五虎上將,還有算無遺策的各類謀士,如果魔改一下,活脫脫的一個華國古典超級英雄的版型。
所以,擁躉自然不少,當然了,擁躉不少是不少,但是畢竟,這類的歷史演義題材的,因為只有一部,所以,粉絲的能量也被分散了。
不像那些只有一兩個主角的熱門IP,粉絲的能量和關注度都聚焦在主角身上。
《三國之群英會》按照常規的上映流程,開始了專場點映。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六道》這樣的點映可以不搞點映場,直接公映,《六道》這樣卡司的影片,人家有底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