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目前的那些教育集團的付費業務,其實盈利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這還是建立在目前的教育影視資源匱乏的前提下的。”
“或許在教育專業層面,我們凌霄閣還有短板,但是我們卻擁有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在教育影視作品內容方面。”
“同時,教育影視雖然暫時現階段無法給我們帶來明顯的收益,但是卻能夠為公司帶來巨大的社會好感度,而未來,當我們的教育影視作品,積累到一定程度,那么凌霄閣教育這個品牌,也將會成功深入人心,這本身就是一項穩賺不賠的生意,同時,官方也會大力支持我們的教育影視項目。”姚鼎說道。
“再一個,就是這也是一種從小開始培養粉絲的行為,當所有人都看過我們凌霄閣制作的教育影視作品,那么長大以后,我們凌霄閣的品牌也會依然深入人心。雖然短期內看不到盈利點,但是潛在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具體要怎么做?教育影視既然沒有出現規模化,那么肯定是其中存在問題和難題,否則的話,也不至于至今都沒有能夠形成成熟的體系。”南柯不解地問道。
“其實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如果想要教育影視規模化,就是在于成本和風險性,以及盈利模式。”姚鼎解釋道。
他這段時間對教育影視這個行業進行了很是深入的研究。
“首先是成本,如果按照常規的紀錄片,電視劇集那樣去拍攝去制作的話,成本雖然不算高,但是卻也絕對不低,教育產業的盈利方式是漸進式,是平穩性發展的,而不是像其他產業那樣,能夠瞬間爆發。”
“也就是說,教育產業投入和產出需要一個非常長的周期,投入的越大,自然盈利的周期也就越長。而且教育影視這個方面,國內沒有先例,盈利模式還不明朗,雖然不是說沒有人嘗試過,但是教育影視單一一兩部或者幾部片子,是很難看到效果的,需要集群模式,但是集群模式卻需要大量的資金成本,這是大多數教育產業公司無法承受的。”姚鼎分析道。
“其實我們國內,對于教育影視很早就出臺了扶持獎勵條例,但是真正去做的依然很少,但是我們不同。”
“對于我們而言,哪怕是砸出去幾個億,全部都虧掉,也沒關系,我們是上市公司,在其他方面,我們已經能夠做到最好,可是我們凌霄閣卻缺乏社會認同感,這種社會認同感,其實大多數公司都缺乏,有時候,一家集團公司要發展,不僅僅看業績,社會認同感也是相當重要的。”
“接下來這個教育影視計劃,是整個集團未來一年內的主要項目,希望大家能夠在這方面多多出謀劃策。”
“其實這個計劃,雖然暫時看不到效果,但是從培養人才方面來說,這個項目卻是非常好的一個平臺,甚至可以做成一個挖掘新人和培養我們公司的新人才的搖籃。”
“我們已經和華影,央視,番茄衛視,京城衛視,華訊視頻,等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關于這個教育影視公益計劃,其實是姚鼎最初提出來的,當然了,最初的時候,姚鼎是考慮到凌霄閣的現狀,所以認為凌霄閣必須開辟新產業。
傳媒這一塊,特別是互聯網這一塊,凌霄閣插足進去其實并不容易,而目前凌霄閣可以說是在內容這一塊做到了國內其他同行能夠忍受的極致了。
當然了這里的內容指的是那些影視產業的常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