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丁,我覺得你是有些急了,其實報道不一定需要什么料的,同一個社會現象,換個新角度去思考,也許就能寫出新花樣,你那篇報道犧牲烈士的文章就很好,你為什么不按那種方式來寫?”魯明良建議道。
丁一豐頓時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他覺得自己這是時間久沒寫文章,思維被局限了,就比如那個烈士的事情,如果按照固有的報道方式進行報道,十有**會成為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反響的文章。
但是他換了一種角度,以普通人的視角去報道,才取得了轟動效果。這說明文章并不需要猛料,需要的是一個感人的角度和契合點。
丁一豐決定在外面逛逛,看看能在日常常見的事情中,找出什么可以報道的內容。
走在城市的街道上,丁一豐才恍然發覺,自己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忙著在醫院照顧孩子,似乎跟世界脫節了。
如今已經臨近春節,城市里的商場和臨街店鋪,早早的貼上了代表喜慶的窗花貼紙,掛上了燈籠裝飾。
在面對重大節日的時候,商家是最積極的,因為這樣的裝飾可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提醒著消費者,要過節了,該買好衣服了,該送家人禮物了,該消費了。
丁一豐在街上閑逛著,感受著節日的氣氛,忽然有一種思鄉的情緒在心頭蔓延,他有些想家了,想念家里冬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的景象,在這溫暖的南方,即便是冬季,也不會有雪花飄舞的情況出現。
工作第一年,他被報社分配了過年值班的任務,除夕夜還要在報社里守著,用小電熱水壺煮餃子吃的畫面,他一輩子都忘不了。
今年有了小樂萱的出生,可以確定的是,今年過年肯定回不了家了,他思念家里的母親,擔心母親的身體,更想念家鄉的一切。
看著腳步匆匆的路人,看著他們的臉上或麻木,或焦慮,或快樂,或悲傷的表情,丁一豐覺得自己身處人世間,在觀察著人間百態。
身邊有兩個一看就是打工者的男人經過,兩個人操著北方口音,一邊對話,一邊走著:“今年賺了點錢,回家總算能過個好年了,準備過兩年蓋新房,給大兒子說媳婦了。”
“火車票不好買,就怕到時候又是擠不上去。”另外一個男人說道。
“那就夜里排隊買,到時候咱們帶著被子去,不相信買不到。”
丁一豐聽著兩個人的對話,腦海中忽然靈光一閃,他有了新的報道素材和采訪對象。
丁一豐如今所在的城市,是個打工者聚集的城市,這里平常會到處都是打工者,可是等到了春節的時候,就會人去樓空,成為一座空城。每年春節的春運,對這個城市的運輸系統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每年春運期間,基本上都是全員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