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豐覺得他可以寫一個春運返鄉農民工的專題,站在他們的角度,不僅可以關心農民工返鄉的困難,也能反映農民工的真實生活,他們的家庭是什么樣子的,妻兒老小是不是在等著他們帶著錢財回家等等。
不同的回家方式,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人群,賺了錢和沒賺錢的,幸福的,不是那么幸福的,都可以寫出來,這個報道專題如果好好寫的話,可以連載很長一段時間的,可以寫成一個系列的深度報道。
丁一豐越想越興奮,忍不住揮拳低呼了一聲,發泄完興奮的心情,他又覺得自己應該追上剛才對話的那兩個農民工,跟他們簡單的聊聊。
可是追上去表明自己的身份之后,兩個農民工卻一臉警惕的看著他:“沒空,你到底是干啥的?”
那架勢已經很明顯了,就差直接說:騙子給我滾蛋。
丁一豐無奈敗退,想想也是,走在路上突然有人跑過來說要采訪你,換做是誰,都會警惕萬分的。更何況這個城市因為是個打工城市,人員本身就復雜,各種被騙被坑的新聞不計其數,報社都懶得報道這種內容了,因為太多了,沒有吸引眼球的元素,根本都不會理會。
當然,這一點也反映了報社其實也是為了盈利的,并不是為民伸冤做主的包青天,就算再凄慘,沒有吸引眼球的內容,報社也不一定會理會。
吃了閉門羹的丁一豐決定換個思路,他知道這邊有好幾個工業園,都是有很多農民工打工的,有些工業園能有好幾萬人。
在工業園和工廠那邊,農民工會相對底氣足一些,畢竟是他們的主場,丁一豐在想,他其實可以去廠里進行采訪,這樣能接受采訪的對象更多,而且對不同地域的打工者都會有涵蓋,工廠那邊應該也會挺歡迎的,大不了承諾在報道中提到工廠的的名字就好了。
除了工業園,丁一豐覺得還可以去火車站和汽車站轉一轉,那里能遇到一些提前返鄉的農民工,也可以作為素材報道,大不了就是給他們點好處,散一圈煙,買幾瓶水的不是。
有了頭緒的丁一豐,心情大好,不過今天時間有些晚了,不適合去采訪,他就回了醫院的特護病房一趟,去探望了陳璐琪和小樂萱,小樂萱很不給面子的在睡覺,讓滿心懷喜以為可以逗女兒玩的丁一豐十分失望。
丁一豐把自己接下來想要報道的內容跟陳璐琪說了,陳璐琪覺得這個切入點很好:“一豐,你這個想法很好,我覺得如果準備充足,內容設計的好的話,很可能會成為一個爆款報道。”
“真的?”丁一豐有些興奮。
“我騙你做什么,不過你也要注意,這樣的報道其實沒什么難度,你的報道一旦火了,就會有其他報紙跟風,你要做好萬全的準備,要不然就會被人摘桃子。”陳璐琪想得更加長遠,把風險和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考慮到了。
“跟風?那我要怎么準備?農民工返鄉就是那么多內容,我還能怎么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