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主編看了丁一豐的報道框架之后,直接同意了,而這種文章,也不需要高層領導審批,這種寫民生內容的,而且是寫大眾常見的民生內容,過審核比較簡單,不像之前牽扯到警方,更不會因為涉及到了洗頭妹這樣的灰色群體。
領到了尚方寶劍的丁一豐馬力全開,在家里悶了五天時間,把前面幾個主題報道全部寫了出來,這些內容是最難寫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為前面這幾個主題必須引起讀者的共鳴,只有這樣,他接下來的主題布局才能順利進行下去。
丁一豐的努力沒有白費,第一個主題的鄉愁報道被高主編安排在了民生板塊上,占了整整一版。
這也算是一場不小的賭博了,高主編的確有這個權限,但是如果他把版面給了丁一豐,可是報道的反響不行,領導雖說不會批評,卻會對他有意見,別小看這些小意見,積攢多了,就會失去領導的信任,這是必然的。
在回饋意見出來之前,丁一豐也是捏著一把汗,他擔心報道會不夠成功,讓高主編背上責任,可是高主編倒是一臉的風輕云淡:“小丁,你不用擔心,我干這一行那么久了,寫好文章的本事可能沒有,看好文章的眼光還是有的。”
丁一豐大為感動,他覺得高主編對他的支持實在是太大了,這要換一個領導,根本不可能給他開這樣的綠燈。
一個版面,那可是需要擔很大風險的,而他這個系列報道又都是篇幅較長的文章,因為想要達到感人的程度,就必須有細節出現,不可能將內容簡化到三言兩語帶過。
好在丁一豐的寫作能力沒有讓人失望,高主編的眼光也再次得到了證實,報道刊登的第二天,報刊亭的這期舊報紙居然有了二次銷售熱潮的跡象,雖然波動不算特別大,但是也足以說明情況。
報社也接到了不少反饋電話和短信,說看了這篇文章十分感動,希望報社能夠繼續報道,再組織個什么捐獻活動什么的,幫助這些農民工便利返鄉。
丁一豐在得知消息的時候,整個人都懵了,他當然也希望自己能夠成功,卻沒想到這一次的報道會引起那么大的反響,這比報道烈士還要火熱,比寫礦區工人和洗頭妹的故事還要引起關注。
他還在懵著,高主編已經催促他趕緊修改潤色第二期的文章,爭取做到比第一期效果更好。
丁一豐修改完文章,才反應過來,他這次算是占到天時地利人和了。正是臨近年關,中國人本來就有春節與家人團聚的情感,但是這些年經濟發展,很多人為了生計,不得不背井離鄉,臨近春節,本來就思鄉情濃,他的第一個主題又是鄉愁,正好戳中大家的軟肋。
更何況小城本來就是個打工城市,這里絕大部分都是外來務工的人員,除了農民工,還有很多白領也是一樣的,他們同樣是外鄉人,在這邊同樣有深深的孤獨感,這樣的報道會引起他們的共鳴。
正是在這樣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下,丁一豐的文章火了,引發了整個城市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