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豐跟他略微講解了一下情況,說道:“這些能用得上,但是就是不出彩,我想找個出彩的素材進行報道,要不然幫不上陳鋒什么。”
梁隊長皺著眉頭點上了一根煙,悶頭抽了大半根之后,忽然開口道:“對了,我這邊還有從經偵那邊拿到的很多報案記錄,有些受騙家庭挺慘的,你看看,也許有用。”
“好,我試試看。”
丁一豐拿到這些報案記錄和資料后,就發現自己一開始其實找錯方向了,應該一開始就從受害人的角度下手的,這些受害人的家庭有太多的故事可以寫了,因為他們都是普通人,容易上當受騙的,不是老人,就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可憐人,這樣去寫報道,更容易讓讀者感同身受。
從沒有素材可寫一下子到了素材多到挑花眼,丁一豐有些幸福來得太突然的感覺,不過他還是按捺著激動的心情,開始從一個個報案素材中篩選,想要找個跟陳鋒貼合的素材。
翻了一會兒,他忽然眼前一亮,感覺這個素材跟陳鋒搭配起來可能更好,只是立意要稍微隱蔽一點,最好都是來批判詐騙分子的惡行,這樣不會顯得太刻意。
這個案子其實很簡單,這些詐騙分子買來了高考新大學生的聯系方式,打電話欺騙這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操控著年輕人將家里原本準備的大學學費,打進了騙子的銀行賬戶。
這種事情如果沒有出其他情況,也只是個普通的損失,問題是這個被騙的學生本身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那接近一萬塊的學費和生活費,是家里給他辛苦攢下,還借了親戚一部分,被騙之后,父母當然埋怨這個學生。
這孩子年輕,人又沖動,自責之下,居然直接跳樓自殺了,他是獨生子女,他死了之后,整個家庭就算是毀了。
這是這個詐騙集團中最慘的一個案子,其余的被騙了錢,只是生悶氣而已,并沒有出現這種過激情況。
丁一豐選擇這個案子作為素材報道,是因為這個案子跟陳鋒有很多共同特性:1、都是獨生子女,在感情上天然相近;2、都是從樓上墜落,雖然一個是跳樓自殺,另外一個是追捕過程中,失足從樓上掉下,但是情感上是相通的。
丁一豐準備的切入點是,這些詐騙分子騙取錢財,害死了一個天之驕子,毀了一個家庭,作惡不可謂不大,而為了抓捕他們,警方的精英也差點被他們害得墜樓死去,還好得到了及時搶救,要不然又是一個家庭被毀。
這樣整個報道的立意都在批判詐騙分子的罪行,但是作為受傷嚴重的陳鋒,同樣會成為讀者關注的焦點,關鍵在于丁一豐怎么寫這篇文章,如何在不刻意突出陳鋒英雄事跡的情況下,讓讀者關注到他。
這是個很需要功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