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感覺到了李林波欲言又止中產生的誤解,朱允炆眺望了眼北面大明所在的方向,趁著此刻還沒回到家中,猶豫了一陣后,還是低聲解釋道:
“李公子,你沒有明白。我剛剛無意間所指的,乃是身為天子時、八年前的亡妻——馬氏。”
聞聽此言,看著朱允炆目光中深邃的憂傷,李林波的眼前仿佛又浮現起了當初自己初來明朝、頭一次見到朱允炆時,那匆匆臨別的一幕:
那一日,南京皇宮中火光沖天,宦官宮女們紛紛四散而逃,卻有一人逆著逃亡的人群,形單影只地獨自奔向了皇后所在的寢殿,正是義無反顧要去救出皇后、一同逃離的昔日建文帝。
只是,從后來的情況推測,建文帝的皇后馬氏似乎不幸殞命于宮中大火。上回穿越而來、朱棣下令在棲霞山上舉行的祭奠之禮,印象中也正是為那位建文帝的馬皇后而舉行的。
深深陷入往日悲痛的朱允炆,此時已有些難以自已,大概是多年來也沒有幾次傾吐的機會,這一回,當著李林波這個后世之人的面前,卻不慎順口吐露了心生,繼而一發不可收拾,以至于忍不住傾訴起當年不堪回首的過往:
“有些話,我甚至都未曾與凌瑤說過。那一日,在皇后寢殿的火海之中,我瘋了一般尋了半晌,才發現皇后已不幸被壓在了掉落的梁木之下,氣若游絲、難以脫身。待我好容易喚醒她、想喚人前來一同搬開梁木之時,只剩最后一口氣的皇后卻輕聲阻止了我。在最后的彌留之際,反而握著我的手,告訴了我她最后的一樁心愿——”
講到這里,朱允炆已不禁流下兩行清淚,仿佛當年的那一幕又再次映入了眼簾,而面前就是奄奄一息、深情凝視著自己的亡妻馬氏:
“我沒有想到,她最后的心愿,就是希望我可以在逆賊殺進皇宮前,能夠盡快逃離,并努力地活下去。連同即將殞命的她的那一份,一同好好活下去……”
聽及此處,李林波也不禁無語凝噎,一時不知該說些什么好。
仔細想想,自己后來和凌瑤在紫金山再次見到朱允炆時,這位昔日帝王的那些瘋癲舉止,此刻似乎也更能理解其當時的心境了。
江山易主、愛妻離世。
自己雖貴為天子,卻無力回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最為寶貴的一切在火焰中化為灰燼。
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與悲痛啊。
片刻的沉寂中,李林波長嘆了一口氣,而朱允炆則在緩了緩后,又無限惆悵地繼續說道:
“當初,我本數次打算一死了之,不想再這樣痛苦地獨自茍活于世。可每當想起亡妻的臨終囑托,卻又不忍這般了此殘生,辜負了亡妻的遺愿。等到了九泉之下,不僅無顏去見對我寄予厚望的皇爺爺,更有何面目去見昔日留下這唯一心愿的亡妻?”
看著時隔八年、仍于悲痛中深深懷念著亡妻的朱允炆,李林波的鼻子也越發有些酸楚。同時,對于六百年后、當自己惦念妻子安危時,另一個朱允炆所瞬間流露出的由衷悲傷與感慨,也更加多了幾分同情和體諒。
無論八年、亦或是六百年,滄海桑田間,時光荏苒,很多東西早已物是人非,但有些情感,卻依然綿綿悠長,跨越了生死與時光。
不知又過了多久,朱允炆終于在踏入家門前重新平穩了情緒,但語氣中卻已是更加地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