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頭哭哭啼啼的告訴陳憲,他前去西莊子,剛剛穿過兩莊子之間的那片樹林,在對面路口就被一群西莊子的家將擋住,那群粗胚不由分說,就將他揪下牛車,押送去了西莊子。
楊管家在西莊子見到了西莊子白家家主白世俊,對方聲色俱厲,說陳憲私占白家祖田,乃是大逆不道,白家人絕不答應,如今斷了東莊子的道路,只是給陳憲一個警告,若是陳憲執迷不悟,等到朝廷發兵來時就悔之晚矣。
聽說西莊子果然翻臉斷了商路,陳憲心中不由一沉,他強做鎮定,溫言勸慰楊管家一番,賞了他十兩銀子,將他打發了下去。
打發走了楊管家,陳憲在大廳中踱起了步子,思索起來。
西莊子不可能無緣無故的斷了他商路,若真像那白世俊說的,只是警告報復,不至于等到今天才動手,在陳憲拿下東莊子時他們就該有反應才對。
西莊子今天突然斷了商路,必然有所依仗,否則以白世俊一貫軟弱的性子,必然不會做這么冒險沖動的事情。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陳憲還是懂的,所以他早就利用在西莊子招募并洗腦成功的少年,在西莊子里建立了一個簡單的情報小組,收集一些外圍情報,所以對于西莊子白員外的軟弱性格還是有所耳聞的。
那么,西莊子的依仗會是什么呢?又是沂蒙山里的哪股大盜?又或者真是東平府的官兵?
無論是那種,都必定有大軍進入啊,為什么烽火臺沒有反應?
難道?
陳憲瞬間想到了烽火臺被敵人端掉的可能性。
因為老烽火臺燃過一次風火,若是有敵人想要對付陳憲,八成會先打掉他的烽火臺,也正因為想到了這一點,陳憲才會放棄了之前那處位置絕佳的烽火臺,新建烽火臺的時候也考慮到了隱蔽性,購買了一戶住的比較高的獵戶的家宅改造成墩臺。
但即使如此,時間長了,這種墩臺也難以瞞過山中的獵戶,只要敵人有心,找到新墩臺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墩臺真的被端掉,那么這次來的敵人恐怕不好對付。
一番思量,陳憲下達了兩個命令,第一個命令,他讓人去新莊子北邊的哨所中,將昨晚值哨的人換回來,他要仔細詢問。
第二個命令,陳憲讓人將自己手下山中獵戶出身的民兵全部找了過來。
這些年東莊子四周的獵戶又不少都投奔了陳憲。
以前獵戶之所以不下山,并不是不愿意,而是沒人愿意收留他們。
這個時代的人大多以宗族抱團,外姓人很容易受到排擠和欺壓,那些山民獵戶個個都桀驁不馴,收到莊子里,很容易惹出事端,時間久了,地主豪強的莊子基本上都不會收留山民。
陳憲本身就是外來戶,沒有宗族,他對所有人基本上都一視同仁,在陳憲最開始收留的山民學徒的介紹下,所以這些年有不少山民都投靠了陳憲,幾個莊子加起來有一百多戶,這些獵戶中的壯勞力幾乎都是各個莊子里民兵的骨干和大小頭目。
陳憲將手下的獵戶民兵集合起來之后,將他們一分為二,一部分配合兩隊由劍盾兵和斧槍兵組成的小隊前往沂河南岸的烽火臺,查看情況,如果烽火臺果然被端了,那他們就要將烽火臺奪回來。
另外一半山民民兵被陳憲派去護送一些來自西莊子的少年,看能不能乘夜潛回西莊子,弄清楚西莊子到底發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