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憲治下的各地政府官員,基本上都出身于軍隊,對于照顧軍屬的政策執行非常積極。
北宋留下的歧視武人,歧視士兵的傳統,本就已經被金國百年統治消磨的差不多了,在陳憲這里就更是反其道而行,大肆宣揚保家衛國的,當兵光榮的理念。
在這些條件的配合下,陳憲以不多的資源,就成功養活了手下上萬人的軍隊。
在民政方面,隨著陳憲大力建設水力工廠,大量招募工人,縣里的一些赤貧百姓很快就被吸取到了工廠當中,當地的人地矛盾一下子就得到了解決,短短半年時間,萊蕪縣境內的流民都消失的無影無蹤,連縣城里的乞丐都大都不見了蹤影,竟然出現了一副人人有飯吃的大治景象。
縣城里原本仇恨陳憲,因為恐懼才交稅,和參與督政院和鎮政府的那些地主富戶,此時也漸漸的嘗到了陳憲給他們甜頭。
首先是趕鴨子上架的那位鎮長,他很快發現,陳憲似乎真的不管他的事情,他真的可以做縣城大半的主,權力甚至比以前的縣令還大。
以前的萊蕪縣令別說管理整個縣,就算是在縣城里,也有大戶和胥吏扯后腿,幾乎什么事都做不了。
這位鎮長發現,自己相比縣令,首先沒有胥吏扯后腿,陳憲派遣來的法院什么的機構,除了拿走了斷案的事務和權力,其他方面,對他基本不干涉,而且陳憲真的就按照約定,將收到的一部分稅款交給了他,這可是一大筆錢,怎么花都由他說了算。
這錢他貪污是不敢,審計局的人隔三差五的來查賬,但光是掌管這這錢的花銷,就已經是極大的權利了,修補城墻,休整道路,雇傭人工……這些事情背后都有不小的利益。
這位鎮長沒有多久就醒悟過來,自己接到手里的不是什么燙手山芋,而是一個大肥肉啊!
督政院里的大戶們也漸漸醒過味來,看著被他們推出去當替罪羊的鎮長因禍得福,嫉妒心的作用下,大戶們也就嘗試著運用督政院的只能去去撤鎮長的后退,然后他們就發現,竟然真的有效!
這么一來一往,游戲很快就玩了起來,縣里的大戶們很快就發現了這種游戲對他們的好處。
這些大戶富戶本身就是一些非常精明人,他們很快就用手中的監督權從鎮長那里換來了一部分權利。
在宋金期間,讀書人還沒有明清時期那么多的特權,舉人秀才都是臨時的身份,三年內考不上進士,就作廢了,只有考中進士的人才有權做官,做了官才算是士大夫。
沒有做官的讀書人,并沒有什么特權,也就不存在明清時期的士紳階層,這個時代特權都集中在官員和他們的家人手中,這類人叫做官戶。
宋朝官戶雖然多,特權也多,但官戶相對于明確時期的士紳就少的太多了。
萊蕪縣的這些豪強大多都是土財主,在政治方面并沒有什么特權,督政員監督權所帶來的隱形權利很快就讓他們欲罷不能。
所以,第二年陳憲宣布重新選舉的時候,萊蕪縣的大戶們一下子變得無比積極,為了爭奪鎮長和督政員的職位,大戶們花招百出。
不過這一年來,這些大戶也見識了法院的厲害,所以,在法院的監督下,在陳憲威名的威懾下,他們也不敢出格,只能向有選舉權的富戶們不斷的示好和許諾好處,無形中權利又開始向富戶階層轉移……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等萊蕪縣城徹底穩定下來之后,陳憲將東莊子楊員外家,西莊子李員外家都遷移到縣城里,將兩家的土地也都換成了縣城附近農業公司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