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開始,趙炳森并沒有想過從網絡上得到些什么,發微博和指點患者們,也只是出于學者和醫者的心態,隨手為之。
在趙炳森的眼里,除了院士這個終身榮譽與某些國際大獎之外,其他的東西都是浮云。
可是,院士哪里是那么好獲得的,沒有給國家做過重大貢獻的人,是不可能評上的,國際大獎同樣極難獲得。
趙炳森在生發藥物的課題方面,研究七八年了,論文發表過幾十篇,但卻沒有太過重大的突破。
雖然還抱著僥幸的心態讓手下的博士生繼續研究,但趙炳森心里非常清楚,這個課題,他算是已經走入死胡同了。
盡管有些不甘心,可面對事實,趙炳森依舊只能低頭。
同時,在生發藥物的課題走入死胡同后,趙炳森也明白,自己要想評選院士,幾率幾乎是為零了。
他不得不把這份執念壓了下去。
而看到一些同行在網絡上混得風生水起,不但賺了錢,還贏得了廣大網友們的支持和崇拜,這讓趙炳森心里有些癢癢。
因此,從半年前開始,趙炳森就把工作的重心,從實驗研究轉移到了網絡上來。
活躍于網絡半年,因為自身的知識過硬,還是醫學界的權威,并且主動幫助了不少脫發患者,使得趙炳森在微博上積累了很多粉絲。
目前,他微博的粉絲量已經超過了300萬,并且大多數都是活人,擁有不容小覷的號召力。
坐在柔軟且有彈性的真皮座椅上,趙炳森喝了一杯枸杞加金銀花的養生茶,心情舒暢地打開筆記本電腦,登錄微博。
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忽然被敲響,接著一名青年拿著一臺平板電腦,快步走了進來。
“是林泉啊,你有事嗎?”來人是趙炳森手下的一名博士生。
名叫林泉,很有潛力也很愛學,趙炳森對他十分器重,這半年實驗室那邊的工作,基本都是由他在主持和操作。
林泉走到辦公桌前,道:“老師,最近網上很多新聞都在傳生發藥物的研究取得了時代性的突破,這事兒您知道嗎?”
趙炳森搖了搖頭,驚訝道:“沒聽說過,怎么回事?”
林泉連忙把手中的平板電腦遞給趙炳森,并道:“那些新聞報道說是滬上一家叫做中潤醫藥公司的企業,研制出了一種叫做HBRM分子的生發藥劑,可以解決一切的脫發問題,這是其中的一篇報道,您看看。”
趙炳森接過平板電腦,放在桌上,低頭看了起來。
幾分鐘后,趙炳森看完了這篇報道,淡淡道:“荒謬。”
林泉小聲問道:“老師,您覺得這報道的內容不符合嗎?”
趙炳森瞥了他一眼,輕哼道:“你自己看看這上面寫了什么,瘢痕性的脫發都能治?
哼,別說是瘢痕性的脫發了,就算溢脂性脫發,現在都是生物醫學界的難題,沒有人敢說百分百治療,這家公司可真是大言不慚。”
見趙炳森面帶不忿之色,林泉很識趣地沒吭聲,不過,心里確實覺得趙炳森的說法有些偏駁了。
連這種HBRM分子都沒見過,就蓋棺定論說它是假的,有點不理智了。
但頂撞導師,是一種極不明智的行為,所以林泉什么也沒說,拿起平板電腦,很快又離開了辦公室。
他走后,趙炳森臉上露出了不滿的神情。
“現在的網絡上,真是牛鬼蛇神,什么樣的人都有,為了賺錢炒作,連做人最近本的原則和底線都能拋棄……不行,感覺我必須做些什么,不然心里不痛快。”
趙炳森不是憤青,也從來沒有做過違背良心的事情,雖然放棄了研究課題,但這只是代表著他換了一種生活方式,最基本的道德,他還是一直堅守著的。
這輩子他就沒噴過誰,可今天這條新聞,或許是因為涉及了生發藥物,讓他心里極不舒服。
所以,他決定在微博上揭穿這家公司的真實面貌,讓廣大患者有所警醒。
于是,趙炳森開始編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