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在北宋興盛異常,天下讀書人皆學儒,皆為儒家弟子,見到大夏人把孔圣人的老家給攻破了,還抓了孔圣人的后代,這還得了?
頓時炸開了鍋。
只要這消息到處,都有儒生在聲討大夏人,這些儒生寫各種文章貶低大夏,有的文中稱大夏為禽獸之國,大夏人皆為禽獸,有的則根據大夏是來自另一世界的說法,稱大夏為域外魔國,大夏人乃域外妖魔,食人心,喝人血,反正能怎么黑大夏就怎么黑,許多儒生更組織人手在官府外喊話游行,逼迫北宋朝廷讓大夏人放人。
由于被金人圍過城,受了屈辱,又見識到了大夏人的恐怖,北宋朝廷已經在準備遷都,他們遷都的地兒都已決定好了!
只是遷都不是件小事,不是決定好了,馬上就能遷過去,所以北宋朝廷暫時還在東京城。
接到這消息后,絕大多數的北宋大臣表面上一個個憤怒異常、義憤填膺啊,可實際上心里都樂開了花,因為在他們看來,大夏人這操作是在自掘墳墓,大夏人得罪了儒家,日后在這天下必定難行,儒家士子可是遍布天下。
但也有明智者看出,這事情沒有這么簡單,而且大夏人沒這般好對付,大宋用儒家之學,用學儒家經典的人治理天下,那大夏可不一定啊,若是如此……那大夏之國還真不怕得罪儒家!
這些明智者隨即又想到一個更可怕的東西,如果大夏不需要用儒生治理天下,那么儒家又有何用呢?他們一身所學又有何用呢?
想到這后,這些明智者心里都生出一個念頭,此國不能留!
若此國一統天下,儒家不亡也必衰矣!
可是他們又想到大夏的恐怖,感到深深的無力,此等之國,如何能滅?
對于外面呼吁朝廷讓大夏人放人的呼聲,北宋朝廷一番商討后,認為大夏人太強了,現在不可得罪大夏人,但也不能寒了天下士子的心,決定派一隊使者去大夏人之處勸誡大夏人。
金國和西夏等國接到大夏做出這種事后,也都很高興,他們的看法與北宋的皇帝和大臣們差不多,大夏人得罪了儒家,以后定會受到很大阻力,這對他們而言,是一件好事。
金國和西夏現都已知曉了大夏的強大,生怕大夏哪一天就會派兵滅了他們。
前些日子,驚懾于大夏的強大,西夏還曾派來使者,向大夏獻上各種禮物,想向大夏稱臣交好。
大夏倒也沒直接拒絕,只是給西夏開出了允許其稱臣的條件,這些條件聽在西夏使者耳里,一個比一個苛刻,覺得這大夏人根本不想要他們西夏稱臣,是要亡他們的國,稱臣交好一事自然不了了之。
既然稱臣茍和不了,恐怕遲早會有一戰,能看到大夏吃癟受阻,西夏當然高興!
金國、北宋也是如此,大夏太強了,他們都想看到大夏實力受損或者遇到什么阻力,那樣他們才可能茍安下去。
而因攻入孔府、抓孔府之人這事,大夏在這世界占領的地區也引起了很大的風波,一群群儒生煽動組織人手,在大夏駐各地的行政中心等機構外,要求大夏人放人。
可大夏哪里會慣著這些儒生,講道理講不清楚,若妨礙正常辦公,影響了秩序,那邊直接抓捕,根據其罪行定罪,很快便將這些風波鎮壓下來。
但因這些事,也讓大夏在儒家士子心中變得更加惡劣,越加賣力黑起了大夏,一時間,讓大夏的名聲在各處都相當不堪,甚至北宋某些地方的婦人嚇唬啼哭的小兒,都道:“再哭就讓大夏人把你抓走!”
小兒頓時不敢再哭,大夏名聲之兇惡,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