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進攻是北宋和金國倡導的,他們越來越來感到大夏給他們帶來的威脅,覺得拖得時間越長對他們越不利,才想著主動進攻大夏。
由金國從北面進攻,北宋自南邊進攻,一北一南夾擊大夏。
而且,他們還暗中串聯大理、西遼及吐蕃諸部等,許以好處,說以利害,讓他們也派兵攻伐大夏。
北宋的皇帝大臣們有如此膽氣反攻大夏,是因大夏對這世界儒家的態度讓他們看不到前程希望,才拼命想要阻止大夏一統天下。
若是大夏流露出會善待儒家,讓儒家有在大宋一樣的地位的意思,這些人絕沒有這么強的抵抗心,甚至會有不要臉的儒家士人來投靠大夏,歌頌大夏。
然而,大夏沒有!
這讓北宋的儒家士人很是失望!
北宋朝廷的文臣也是儒家士人,他們盡是儒家出身,習得一身儒家學問,大夏不能保證他們現在的地位,自然要跟大夏拼了!
斷人錢路已是如殺人父母,現大夏斷他們前路,那當如何?
可惜他們還是不了解大夏,他們的謀劃算計都在大夏掌控之中,雖是聯合了多個國家派出了幾十萬的軍隊,從數個方向進攻大夏,但依舊無用,面對大夏軍隊的熱武器,那就是單方面的屠殺。
所有進犯大夏占領區的軍隊全敗!
這次大戰的結果讓各國膽寒,也讓他們都明白了一件事:大夏人一統天下,恐是勢不可擋!
在這種情況下,西遼、克烈部及吐蕃諸部等派出使者,欲向大夏稱臣求和,同時往遠離大夏方向遷移;金國現也沒想著再跟大夏繼續硬碰,一是他們的軍隊損失太多,實力不允許,二是大夏太強,確定了打不過,于是他們在北方橫征暴斂、大肆搜刮,如果大夏人打來……他們就帶著這些財物跑。
北宋還在堅持抵抗,只是這堅持多了幾分不自信和沉重,現常能聽到北宋的士子哀嘆國之艱難,一片仿佛要亡國的氣氛。
北宋投入了大量人手在北邊瘋狂修筑各種工事,妄以此阻擋住大夏南下,但北宋許多人心里都明白,這些工事怕是擋不住大夏人,只能圖個心理安慰。
這一戰后,北宋的儒家士人知曉大夏統一天下恐是難阻,但他們沒放棄,他們一邊在繼續努力抵抗大夏,擴建軍隊、修建防御工事,一邊也在積極派人同大夏聯系,希望改變大夏的政策。
開始談判時,北宋儒家野心不小,竟妄圖想讓大夏答應讓儒家成為大夏官學,北宋儒家來人鼓吹儒家學問的各種好處,將儒家學問吹得天上有,地上沒的,仿佛大夏只要用了儒家之學,就能萬世太平不朽。
這當然被大夏外交部人員幾個問題就懟了回去,問題其實也就是問北宋儒家來人算學水平如何,對工匠、大夫等類人的看法,舉例治理一縣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