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執教經驗,不錯,真不錯,這兩年下來,既可以讓那些所謂的讀書人熟悉自己的所學,又可以增加他們在地方上的執政經驗,發現地方上政務的不足,高,實在是高。”
杜如晦,一國之宰相,相當于后世總理一級的存在。
能得到他這樣的稱贊,李昊可以說是足慰平生,欣喜若狂。
唯一比較遺憾的是沒有人將這一切記錄下來,留傳后世,讓他多少有些遺憾。
至于剽竊于后世的支教政策,反正也沒人知道,李昊就權當成自己的了,心安理得的享受著來自杜如晦的夸贊,一點不好意思的感覺都沒有。
杜構在自家老子的解釋下,也慢慢明白了參與科舉學子下去執教的好處,有些震驚的看向得意的李昊。
難道我跟這小子真就差了這么多么,為什么我想了好幾天也沒有答案的問題,到了他的面前便如此簡單,難道這個世界上真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存在?
沒天理啊,我明明……明明很聰明的,怎么可能還不如一個紈绔。
杜如晦感概了一會兒,終于長嘆一聲:“罷了,罷了,長江后浪推前浪,老夫這輩子自詡聰明,沒想到,倒是被你這個小年輕給比下去了。唉,老嘍。”
李昊做出一副謙虛的樣子,連連擺手對杜如晦客氣道:“嘿嘿,杜伯伯千萬別這么說,小侄這也就是一點點的小聰明,跟您是萬萬不敢相比的。”
小聰明……,不敢比……。
你小子那一連的得意,喉嚨里的小舌頭都笑出來了知不知道。
懶得跟李昊計較這些,杜如晦果然轉移話題:“無執教經驗不得參與科舉,此事還有待斟酌,不管倒也算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那第二條呢,德謇賢侄,不是老夫矯情,每年二十萬貫的款子不是小數目,就算這錢是你出的,官府也必須出面監管,這一點你沒意見吧?”
“當然沒意見,之前我就說過,這筆錢必須得到有效的監管,做到帳目清晰,去向明確,有據可查。”
李昊的態度十分誠懇,絲毫沒有不高興的意思:“所以,我個人認為,朝庭應該成立教育署,分管各州縣的蒙學、義學,各州縣的助教、博士和門生也要全部劃管教育署管轄。總之,錢是教育署的,撥下去必須專款專用,這是我的態度。”
這件事情李昊數日前曾專門與李承乾討論過,對于朝庭來說,成立一個教育署并不算什么大事,說句不中聽的,了不起就是在禮部衙門里添幾張桌子罷了,值甚什么。
杜如晦想了想,原本他還想稱贊一下李昊識大體,但聽到后來,這老頭兒臉色卻變的異常精彩,看看李昊,再看看自家傻夫夫的大兒子,尼瑪,這還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你說那李靖平時不吱聲不蔫語的,怎么生個兒子就這么……這么讓人羨慕嫉妒恨呢。
所謂教育署的成立,在他看來簡直就是神來之筆,先不說其實際上的監管作用會如何,單單多出來的那么多官員位置,便可以直接拿來安撫隨時會爆炸的士族之人。
現在的年輕人都這么厲害么!
這樣下去,老子的位置要危險了啊。
面對沉默中的杜如晦,李昊心中忐忑,成不成您到底給句痛快話啊,這樣不上不下的吊人胃口有意思么。
又或者這老頭兒還記恨著我給他造謠的事情?
按說應該啊,不是都說宰相肚里能撐船么,老杜好歹也是個宰相,不至于跟自己一個小年輕一般見識吧?
可話說回來,萬一呢,萬一杜如晦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呢,誰說當宰相的人肚子里就一定能撐船的,誰說的!
李昊越想越不對勁,忍不住問道:“那個,杜伯伯,您覺得小侄這個建議怎么樣?”
杜如晦回過神來,盯著李昊看了一會兒:“嘖,此事老夫還需要與陛下好好商量一下,你先不要急,畢竟增設教育署需要涉及很多方面,官員的品級,機構的框架這些都需要仔細斟酌,不能想怎么來就怎么來。”
李昊聞言連連點頭:“哦哦,伯伯說的對,是小侄過于急躁了,您慢慢想,咱不急,不急啊!”
心里想著,只要不是一句話給老子否了就好,否則老子還真不放心那么多錢直接交出去,萬一被人給挪用了,到時候哭都找不到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