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其他人呢?”
“其他人更不可能,你知道,如果變法成功,對大唐的影響幾乎是顛覆性的,沒人會將這么大的功勞送給別人。”李二轉身面對長孫皇后,正色說道:“朕其實很希望他能成功,只要他能成功,什么士族、世家將再也影響不到朝局,這是朕期望看到的。”
“可是……這可能么?”長孫皇后有些不太確定,畢竟李二的愿望似乎有些遙不可及,世家、士族如果真這么么好對付,早就被搞定無數次了。
要知道,大唐的行政機構表面上看十分健全,可實際上控制力最多也就到地方縣令,再往下就要靠鄉紳、族長、村正之類。
在鄉下,這些鄉紳、族長、村正的一句話往往比唐律的作用還大。
畢竟大唐還是一個家天下的時代,在百姓眼中,家法那是要遠遠大于國法的。
當然,家國天下并不僅僅局限于唐朝,就連二十一世紀的后世,某些偏僻的鄉村,也依舊是家法大過國法,否則也不可能存在明知有兒童被拐賣到某鄉某村,但最終卻無法解救這樣的鬧劇。
正是因為這樣,李二這個帝國主義頭子才會對世家、士族恨之入骨。
想他堂堂大唐帝國皇帝,在百姓中間說話甚至都不如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老頭,這讓他如何忍得。
所以變法是必須的,大唐的百姓怎么可以如此輕視自己的皇帝呢,這絕對不行。
“如果是在整個大唐推廣,這肯定是不行的,但僅在并州一地應該無所謂。”李二想了想說道:“雖然李德謇這小子雖然小事上經常犯糊涂,但大事從未讓人失望。”
長孫皇后詫異的看了李二一眼。
這話說的好沒底氣,是不是你自己都不相信。
不過算了,攔不住的,沒見自家老公連佩劍都給那小子了,可見其變法之心如何堅決。
……
并州,合作社的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給貞觀三年的冬季加了把柴火。
太原府的百姓幾乎都快要樂瘋了,只要有保人,只要有官府證明,就可以在合作社領到明年春耕的種子,還有各種農具甚至耕牛、耕地。
好事,這是大好事兒啊。
百姓們不怕苦,也不怕累,他們怕的是苦累之后沒有任何收獲。
現在好了,有合作社給他們做背書,只要肯出力,九成的收入都是自己的,種出來的糧食想賣就賣,想留著就留著。
膽子小的簡單的申請個幾十畝田地,膽子大的甚至直接申請一百畝,兩百畝。
反正有合作社提供農具,大不了用秋收之后用糧食頂費用好了。
官府的官差、衙役很快就不夠用了,個別地方甚至連縣令都要甩開膀子下地丈量田畝。
沒辦法,百姓太熱情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領到了明年的糧種,整個太原府的百姓都要瘋了,好多人甚至帶著行禮就睡在合作社的大門口排隊。
太原刺使李瓖痛并快樂著,一方面百姓如此踴躍報名,明年太原府的收成肯定要比往年翻上好幾倍,另一方面,太原府可以用的耕地開始不夠用了。
之前因為生產力不足,百姓耕作全部靠人力,每人大概耕作個幾十畝地也就差不多了。
可現在,那個該死的李德謇不知從哪弄來了近千頭牛,拍著胸口給百姓承諾,可以用糧食折價來租用牲口。
這下,百姓哪里還能不瘋,申請的土地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