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醉仙崖崖底湖畔,邵陽坐在最前方,右側則是蛇媽并坐,不遠處伯昌與弟弟妹妹面向邵陽坐成一排,身后有大白、二白幾條靈蛇卷成一盤。蛇媽身旁有一玉案,上有香爐、玉馨。裊裊香煙從香爐里冒出,升入半空,香氣隨風而飄,凝而不散,如一層白紗隨風飄蕩,漸漸籠罩在眾人身上。一聲玉馨敲擊聲在崖底回響,山谷的生靈感覺如同在耳邊響起,聲音輕脆空靈,一進入耳中諸多雜念便如同冰雪融化消散的干干凈凈。
邵陽顯出頂上三花,頭頂兩儀神光環繞,一道浩然紫氣沖起,在醉仙崖頂盤旋。一時之間九華山方圓百里的靈氣浩浩蕩蕩的向醉仙崖涌來,驚的九華山的修士全都飛上了天,想看看發生了什么事。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乃是道之四境。在小可以劃分天仙之前的修行境界,!大也可以劃分到超脫命河大羅金仙時期。我們現在境界不夠,說大羅只不過是惹人一笑。我們就說天仙之前吧!”
“精、氣、神以精為基礎,修道之人自身元精須與天地元氣合煉,化為輕清無質的精炁相合之物,始能隨河車運轉,煉成丹胎。煉精化氣只是起步階段,致虛極,守靜篤,自然而然便可達成,運氣往返,源源不斷,生生不息,而后知煉氣化神。此乃筑基之法,修行重中之重,萬不可大意馬虎!你們記住了嗎?”
“記住了!”伯昌三兄妹回答。
“嘶嘶嘶……”在伯昌三人回答之后,開啟靈智的幾條靈蛇也搖頭擺尾的示意自己知道了。
“《還真集》有云:‘中關煉氣化神,補離中之陰而成乾也。’在煉精化氣的基礎上,將氣與神合煉,使氣歸入神的煉修階段……”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這四個階段邵陽就講了三天,中間又旁征博引,摻雜各門各派思想,聽的伯昌幾人如癡如醉。幾條靈蛇更是靈智大增,與常人無異。待伯昌幾人將邵陽講的消化吸收時,邵陽開始誦讀道經。
“上清紫霞虛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閑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變萬神。是為黃庭曰內篇,琴心三疊舞胎仙。九氣映明出霄間,神蓋童子生紫煙。是曰玉書可精研,詠之萬過升三天。千災以消百病痊,不憚虎狼之兇殘,亦以卻老年永延……”
邵陽一開始誦讀的就是被道教稱為“學仙之玉律,修道之金科”的《黃庭經》。此經作為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經典,對吐納行氣,長生久視之道,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另外還有黃庭三宮及三丹田與養生,以及存思黃庭,煉養丹田,積精累氣等等,可謂是字字珠璣。
當年封神量劫時,上清靈寶天尊就吩咐門人弟子:緊閉洞府,靜誦黃庭。由此可見《黃庭經》的對于修道之人重要作用。《黃庭經》之中蘊含生死大道,福緣深厚之人讀之,往往能夠福至心靈,洞徹天機,逢兇化吉。
在邵陽講道時,九華山眾修士來到醉仙崖所在的山谷之外,有藏于云端的,有立于法寶之上,也有在谷外隨地而坐的。剛開始時還有片言碎語,到了后來全都在山谷周圍找了位置盤坐,個個落于神情肅穆,聚精會神,不敢有絲毫大意。
邵陽也不藏私,看谷外有人聽道,就將聲音傳遍了方圓百里。手指朝三花慶云上一指,絲絲縷縷紫色煙霞蜿蜒而上,勾結天上云海煙嵐,下起了靈雨。醉仙崖上空三彩云霞或聚或散,聚時祥云滾滾,散時煙霞縹緲,如夢似幻,美不勝收。
又是三天過去,邵陽將《黃庭經》誦讀九遍后,又誦讀了《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黃帝陰符經》、《元始天尊說藥王救苦八十一難真經》和《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隨著邵陽誦讀的聲音,各個道經道蘊在醉仙崖方圓百里彌漫。谷外眾修士沉浸道蘊之中,如癡如醉,絲毫不理外界風云變幻。有人搖頭晃腦哈哈大笑,有人愁眉不展痛哭流涕,千姿百態讓人難以描述。邵陽在眾修陶醉在道蘊之中時,緩緩用道蘊感染這方圓百里的地脈,不知不覺間一座仙家福地形成了。
玉磬敲落,邵陽誦讀道經的聲音隨之停頓下來,山谷中的裊裊回音慢慢消散開來。沉浸在道蘊中的修士一個接一個醒了過來,一臉悵然若失的樣子。
“講道已完,機緣已盡,爾等散去吧!”邵陽頗有磁感的聲音響起。